艺术与技术
一、文学与文艺
“文学”与“文艺”,无论从广义或狭义上讲,都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义词,但在文艺学中通常是作为狭义的概念使用。例如“文学”一词,从广义上理解的话具有“学问”和“学艺”的意思;要是范围稍小一点,也含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的精神科学的意思,如文学系、文学博士等。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则是指一种在更小范围之内的“语言艺术”。
“文艺”一词,从广义上讲也是一个包括“学问”和“技艺”的含量极大的概念,但从狭义上讲,则是一种与“文学”内涵相应的“语言艺术”。
文艺学(Literaturwissenschaft 或 science of literature),是一门科学地研究文学的学问,理应称之为“文学学”,但“文学”一词本身就含有“研究文学的学问”的意思,因而不便叫它为“文学学”。这种做法未免多少有点迂腐,但通常都赋予“文艺学”一词以“研究文学的学问”的含义。
在西欧,“文学”一词也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者指“文献”和“文书”,包括用文字书写的一切,例如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到报纸、杂志、书籍,从会议记录,到秘密文件、恋爱通信、誓约书简等。但通常所用的是“语言艺术”这一更为狭隘的含义。为了特别强调这一点,也有用“美文学”这一术语的。虽则如此,文学也并非一个单纯狭小的天地。再说,就是想要分清学术书与文学书、历史书与文学书的界限,由于两者的价值观不同,也是不易做到的。另外,若对一位伟大作家的全部著作加以归类区分,其中既有抒情诗、小说和剧本,也有日记、游记、书信、论文和对话录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再者,那些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流传于各民族之中和在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和民间故事,也成为后世文学宝库里的珍品。由此可见,即便是狭义概念的文学世界,也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
在现存的西方文学研究著作中,年代久远、价值极高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这部著作中,从诗的本质到叙事诗和悲剧的特征及写作技巧,作者都作了极其具体、明快的论述。不用说,这是一部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此后,作为诗法和范文读本的“修辞学”(Rhetorik)开始发达起来,同时还产生了作为诗的规范的内容完备的“韵律学”(Metrik)。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市民阶级开始崛起,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新闻业也发达起来,西方文学便从韵文时代进入了散文时代。这样,作为规范的作诗法和诗学的时代就宣告结束,以英、法为中心,所涌现出的许多批评家,标志着“批评”全盛时代的到来。这种转折,意味着区别,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决断,意味着评价。对于文学作品及其文学活动来说,区别、选择、决断、评价,就是文学领域里的批评。但广而言之,由于人们的全部生活和生产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区别、选择、评价和决断,因而人们的生存及行动同时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批评活动。即便有人说不懂近代艺术就不会文艺批评,但事实上只要站在“生存活动即批评”这一出发点,便可抓住批评的要领了。随着西方新闻业的逐渐发达和读者圈的迅速扩大,文学作品的数量也日趋繁多。但不少文学门外汉对作品迷惑不解,这样,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解释者和向导,他们成了文学的媒介,从事着文学启蒙和鉴别作品价值的工作。这些批评家,对于读者来说是文学的领路人,对于作家来说是作品的赞美者和缺点的揭发者,对于出版社来说则是忠告者和宣传员。他们中间,既有活跃于新闻界的时髦人物,也有情趣高尚、朴实无华地致力于提高人们文化水准的志士仁人。
西方市民阶级的崛起,带来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空前繁荣,同时也产生了对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文艺学。“文艺学”一词,据说最先在 19 世纪 40 年代初的黑格尔学派里使用。最初见之于 1843 年麦登的《现代文学史》一书的绪论中。文艺学和文艺批评,在研究文学、发表研究成果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可如若细加区别,文艺学偏重于研究,而文艺批评则偏重于表现,且较多地带上新闻色彩。文艺学有着科学的严肃性,它超脱个人和社会的利害关系,远离实用主义目的及超越时间限制,对文学进行客观的研究;而文艺批评则往往像时事评论那样,要抓住时机,对时态作出迅速及时的反应。文艺学切忌拘泥细节、脱离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文艺批评则往往不以妙语连珠为满足,而是毫无顾忌地直抒己见。
对于同一部作品,批评家们的评价往往会有诸多分歧,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各持一端、争论不休。有时一般人的意见同批评家的批评之间有着很大距离,即便是批评家的意见,也恐难以为大众所采纳。文学作品的评价方法和文学批评的标准,说到底是因人而异的。其种类之多,几乎可与世界人口的数目并驾齐驱,但就其倾向而言,也不是不可归纳成几种类型。按照民主主义多数决定的原理来判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即谓民意测验的价值决定法。这是一种可以省略意见调整、省略争论的简易价值决定法。它以征询意见的方式决定优秀作品,根据审查员或支持者人数的多寡来排定作品名次。人数多寡在此起着决定作用。不过这种作品是“一阵风”,其价值是不会持续多久的。名噪一时的作家和畅销书就是如此。另外,也有靠着商业机构宣传而使作品流行起来的情况。当然,流行的东西难以马上断定它是否杰作,就连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作品要为民众所公认,也需经受长期的考验。尼采和卡夫卡的作品,司汤达和普鲁斯特的作品也曾是如此。恐怕也要视作品的内容和娱乐性的程度来区分纯文学和大众文学。在文艺批评上不要随波逐流,有时也需要有乖僻的批评而不能仰人鼻息。说世界上最畅销的书要算是《圣经》了,这也并不为过吧。
第一章 西方表演史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代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四章 17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五章 17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六章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七章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八章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三)
第九章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四)
第十章 19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十一章 19 世纪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十二章 20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十三章 20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十四章 从历史视角看表演理论中的意识与潜意识
第十五章 表演理论与六个心理学模型
第十六章 美国的现代表演理论与方法
第十七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