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贝基和德丝塔的生存状态,那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揭示,她们的家族是通过何种途径继承了现有的状况。这也正是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如果足够大胆,我们就可以把眼光放远一些,上溯到11000年前,人们在新月沃土北部(大概在现在的土耳其东南)开始农耕的时代,试着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许许多多在贝基所处世界的形成过程中曾经起到日积月累的促进作用的创新和实践,并未在德丝塔的世界中出现,或者并未能充分影响德丝塔的世界。
学者们也已经试图这样做了。例如,地理学家贾尔德·戴蒙德曾经指出,相比其他地区的居民,生活在欧亚超级大陆的人们坐拥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与非洲和美洲不同,欧亚大陆处在以东西向为轴的温带,没有无法逾越的高山和沙漠来阻碍人类和动物种群的迁徙,以及植物种子和思想的传播;其次,欧亚大陆得天独厚,有大量可以驯养的动物种群,使得这里的人们可以从事一些单靠他们自己无法进行的活动。在不同的时期,在欧亚大陆的不同地区,经济的增长和衰退此起彼伏,有时是印度,有时是中国,有时是波斯,有时是伊斯兰世界,有时是欧洲的某个地区,而后又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超级大陆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意味着,过去的11000年里,人类文明的成就就像金融市场里股票的业绩一样:某些地区的衰落必然伴随着其他地区的崛起,此消彼长。到了16世纪,善于航海的西欧国家和美洲大陆之间的技术差距已经相当大,以至于仅仅凭借着火枪、铁器和欧洲病菌,一小队欧洲入侵者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美洲新大陆。贝基的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实质上是不到500年前所发生的社会变革的结果。以GDP为量杆
为了像我们现在这样讨论成功和失败,我们还需要一个衡量尺度。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工具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经济学家们发明了这个概念,同时也强调了它的一些局限性,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概念已经在公众意识里根深蒂固了。如果有人声称“经济增长啦”,我们不需要问“是什么增长了”就知道他是在说,实际人均GDP增长了,就是指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数据修正过的人均GDP增长了。
一个国家的GDP是指一个特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它的国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被用来衡量一个经济整体的总产出。当一件商品被生产出来并出售时,用于购买它的钱也同样充实了卖者的腰包。所以,GDP也可以用每个人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包括工资、薪酬、利息、利润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可以说,GDP和国民收入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虽然GDP经常被用来衡量财富,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做到这一点。GDP是一个流量(比如说,美元/年),而财富则是一个存量(某一个时期内得到的美元数)。由于GDP的概念最初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前提建立的,它所说的价值也是产品的市场价格。但是通过巧妙地构建一个名义价格(称为“影子价格”,参见第七至笫八章)的概念,经济学家把GDP的概念也应用于德丝塔所处的经济世界,那里的经济活动是在非市场化的制度中进行的。通过绐德丝塔所在村子里的村民的产品赋予价值,经济统计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当于她家庭收入五分之一价值的产品直接来自她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这个数字是我在描述德丝塔的世界时使用过的。
P9-1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