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牛津通识读本
0.00     定价 ¥ 59.5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4793445
  • 作      者:
    [英]保罗·巴恩
  • 译      者:
    覃方明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保罗·巴恩想通过这本小书提供考古学领域的某些基础知识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希望读者会受到激励去更深入地钻研考古学中的那些丰富的文献,行某种研究或实地发掘,或者,对学生而言,去选择考古学作为自己的大学课程。这本书将帮助你判定你是否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展开
作者简介
保罗·巴恩,古物研究会会员,《考古学》杂志(纽约)的特约编辑。翻译和编著过多本考古学方面的著作,同时还担任电视台考古节目的主持人。
展开
精彩书摘
考古学就像怀旧一样,不是过去的样子了,那么它来自何方?“对考古学的考古学”是什么?
大多数人都对过去怀有某种兴趣。确实,这种兴趣再加上下述事实——我们知道我们将会死亡与我们是唯一有能力摧毁我们星球的生物——也许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之一。似乎人类总是对他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遗迹感到好奇——尽管开始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是有许多实例表明,古代文化似乎已经在收集或者甚至在崇拜更古老的物品:例如,在公元5世纪,巴尔干的一位色雷斯公主的陵墓中就有一份石器时代的石斧收藏。在北美,公元15世纪与16世纪的易洛魁人遗址中也有着几千年前的人造器物;而在南美,据说印加帝国的皇帝们曾经收集了莫切文化的富丽堂皇的绘有色情图案的陶器,这些陶器在当时已是若干世纪之前的古董了。
现在已知的最早的“考古学家”是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他在公元前6世纪发掘了一座庙宇的地面,一直挖掘到一块数千年前安放下去的奠基石。在D。W·格里菲斯于1916年拍摄的默片《党同伐异》中,有一个场景有如下字幕:“这天对贝尔沙撒的父亲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他发掘出了纳拉姆一辛神庙的奠基石,这座神庙是三千二百年前建造的。偶然问,他察觉到波斯人居鲁士,巴比伦最强大的敌人,正在靠近这座城市。”这表明甚至考古学最早期的开拓者们也深深地迷恋他们的专业并且常常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昔时“考古学家”的含义与今日大不相同。实际上,在希腊,在公元后最初的几个世纪里,“考古学家”这个词指的是一类演员,他们用戏剧性的模拟表演在舞台上再现古代的传奇!今天所理解的“考古学”这一词语是由17世纪里昂的一位医生兼古物学者雅克·斯蓬重新创造出来的。他也提出了archaeography这个词语,但这个词像掉在石头地面上的陶器一样摔得粉碎。
在罗马时代,尤里乌斯·恺撒的战士发现了许多伟大的古代坟墓,当时他们正在意大利与希腊建立殖民地:他们从这些坟墓中劫夺陶器和青铜器,这些东西在罗马可以卖到很高的价钱,这是早期的盗墓与古物买卖的一个实例。据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所说,甚至奥古斯都大帝也曾经收集“己经灭绝的海洋与陆地怪兽的巨大遗骨(它们通常被称为‘巨人之骨’)与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到中世纪时,欧洲人逐渐为“奇妙的陶罐”所吸引,那些陶器(可能是骨灰瓮)由于自然侵蚀或是穴居动物的活动而神秘地从地下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工制造的燧石与打磨光滑的石斧也经常由于农夫耕耘土地而重见天日。根据普遍的看法,这些器物是rr精灵的弹丸’’或是“雷霆弩箭”,但实际上,它们为甚至远在非洲和印度的人们所崇拜与收藏,并常常被他们用作护身符或符咒。在欧洲,许多器物被人们收藏在“古玩柜橱”内,早期的文物爱好者将自然的与人工的物品收集在一起,头脑更开明的人慢慢地认识到,这些“雷霆弩箭”与“奇妙的陶罐”实际上是古代人类的人造遗物。与此同时,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的发现鼓舞了当代艺术家去研究古典时期的形式,而富有的家庭则开始收集与展出古典时期的文物。
正是在16世纪,在西北欧,有些学者开始真正质疑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点,即“大部分远古的时代(除了保留在手稿中的那一部分)都己湮没在沉默与忘却之中”。这些学者认识到,有关远古的过去的信息有可能来自对野外遗迹的研究。整整一大队不列颠、斯堪的纳维亚和其他地方的文物学者出发去走访与描述这些遗迹。在17世纪和18世纪,伴随着日益增加的发掘量,这些活动演变为一种更系统化的兴趣。虽然大多数挖掘仅仅是为了重新获得来自地下的物品,但有少数开拓者将这项工作当作细致的解剖,他们注意到器物与不同土壤层之问的关系,并且认识到,总体来说,来自上层土壤的物品必定比来自下层土壤的物品年代更近。
P9-11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确定年代
第三章 技术
第四章 人们怎样生活?
第五章 人们怎样思想?
第六章 居所与社会
第七章 事物如何与为何改变?
第八章 少数与女性
第九章 将过去呈现给公众
第十章 过去的未来
译名对照表
扩展阅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