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仰之光映韶华(大学生书写党史故事)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4143089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融合历史与现实、倾注感动与情怀,通过激荡人心、扣人心弦的党史故事,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教材。 本书着眼于青年,立足新时代,以党史故事的文学表现方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光辉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承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北伐革命的檄文誓词是那样的振奋人心,时隔90余年,那铿锵话语依然令吾辈振聋发聩。
我们依然记得那一段血与火的岁月,我们依然记得每一位有名或者无名的英雄,我们依然记得每一段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斗争故事。
前夜
就像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不经历沧桑而骤变,没有哪一次革命斗争不是历经长期的准备而开始的,渭华起义的爆发也是如此。当你走过咸林中学和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今渭南赤水职业学校)的旧址时,你应该铭记那一段传奇而又激情的历史岁月,怀念那一个个流逝在岁月里的英雄前辈。
1918年,那时的王尚德2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面对黑暗落后的社会,民生凋敝的环境、军阀混争的中国,他想要寻求拯救中华民族的良策,于是便去了辛亥革命的源头——武汉。在武汉武昌中华大学求学的他,先后结识了恽代英、林育南等挚友,加入了他们创办的利群书社,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知识,这是从前他无法接触到的。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带来的是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结识了董必武等许多良师益友,并在董必武的指派下于1922年回到了家乡——陕西省渭南市,在这里开始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
成林中学、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赤职”)是陕西渭南革命的发源地。1922年的陕西还未受到北洋政府的残酷荼毒,回到家乡的王尚德便同魏野畴一起在咸林中学和赤职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举办各种学习活动,阅览《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通过这些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当马克思主义在这片土地渐渐生根的时候,王尚德见时机成熟,便同张浩如和刘建侯等人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撒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他们以咸林中学和赤职为中心,先后在渭北中学和省立第三师范建立青年自进团,在成德中学建立青年文学社,在华县高塘谷堆小学建立青年同志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和信仰传播到三秦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1924年5月,一个充满生机、充满革命性的消息降临到了这片土地上。受团中央委派的武止戈同志来到赤水,组织成立了陕西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赤水特别支部。支部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有了依靠,使这片土地有了革命的根据地,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从这时开始,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停地滚动,三秦大地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也不断向前推进。夜校、职业学校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根据地对青年学生和贫苦农民的教育,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团结反抗的意义,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开始了。以渭南东张村为榜样,各地各村呼应,纷纷建立农民协会。他们惩治地主恶霸、开展“交农”运动,把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烧遍关中大地,烧尽所有的腐朽残渣。
1926年3月,那是一段悲惨的时月,反动军阀刘镇华纠集十万镇嵩军攻打西安,战斗长达八个月之久,西安城内炮火连天,满目疮痍。国民革命陷入低潮,反动势力的反扑迫使农民运动也趋于低迷。但革命不会停止,人民不会放弃,在八个月的艰苦抗争后,冯玉祥率其部驰援西安,最终一举击溃刘镇华,重新点燃了陕西革命的火焰,也激起更加高涨的农民运动的热情。
12月中旬,华县各地的农会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了华县的第一次农代会,确立了农代会的章程和简章,农协有了自己的制度;传达了农代会的精神,农协有了自己的目标;开办了华县农讲所,农民有了学习先进知识理念的场所。在农代会的带领下,农民运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轰轰烈烈的浪潮。
P2-4
展开
目录
一 回眸岁月,薪火凝香耀三秦
传承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
杨新宇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百年征程路漫漫,红色记忆永相随
陈一枫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西安事变的台前幕后
姜春光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疯子”率团血战日军“军官观战团”
吉凯亮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凌霜绽放古城梅
丁 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小河遇大险
范增利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致敬最可爱的人
傅嘉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西迁,为了我们的中国
葛 泽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爱国之心西迁魂,建设西北强国梦
郭蓓然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 铭刻经纬,光华映辉阔长空
倾尽半生心血 奉献西北大地
靳怡哲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桃胡使命
宋 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聚星以火,亘炳不绝
封一帆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红军来到袁家沟
高 洁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七贤庄不平凡的牙医诊所
何雪莲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张学良公馆之旅
黄 卉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坡村艰苦鏖战 吴焕先壮烈牺牲
葛佳珞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送别红军的那一天
安丹妮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心向延安
柏一兰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奇园茶社的梅香忠魂
白鹭影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 海
岳云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枪鸣刀啸
姜思成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西安解放前夕的太乙宫地下联络站
安丹妮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长安永宁
王家兴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红 壤
肖金苇 姚 瑶 董晨讳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峥嵘岁月 继往开来
范思琦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三 激荡青春,中流击水立潮头
永远记住您
任 妍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笔锦绣 腹有良谋:播火先驱魏野畴
张嘉伟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在西北地区撒下革命的火种
郭子钰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阳光下的九道身影
陈心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学院
断舌洒血的女英豪方鉴昭
陈高赞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万里乘风徐九龄
张 菁 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
姚鑫宇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陕北海棠傲雪开
贺 妍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树湘红
喻秋逸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赤诚志丹定军心 智谋勇略反“围剿”
李 月 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健如奔马宣侠父
王 青 张 睿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红岩女侠张露萍
李昊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奇园奇人
陈紫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赵梦桃——新中国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刘 强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朴讷诚笃,大将风骨
李若清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捕风者
宿浩东 长安大学建工学院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
杨天婉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丹桂同荣
刘 凡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西迁征途,薪火相传
侯怡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与信仰对话
李云飞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一位“火线入党”抗疫医生的故事
邹宇嘉 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四 接力逐梦,云帆竞发破激流
万里蹀躞,心之所向
金子钰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扁 担
巨昕宇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秋 霜
凌 芝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金村的故事
周岸霄 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
无声的战争
刘昱辰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拉二胡的老人
徐瑞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远方的家
于嘉宁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水从天上来
张 欢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向世界展现中国笑脸
樊志远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留给明天的一封信
王泓姿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我的爷爷
吴昊宸 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一百年后的倾听
吴思禹 西北大学文学院
“百年献礼庆华诞学好四史书青春”大学生书写党史故事大赛获奖名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