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手信息:这部书历时4年成稿,作者深度采访50余位华为顶级专家,访问上百位华为人和合作方,以一手信息为底本撰写本书。
2.真实华为:大众往往只看到聚光灯下的成功,但真正影响华为的,真正改变中国高科技产业进程的,往往不在大众视野范围内。本书讲述了华为幕后真实的故事,揭示华为被制裁后再次崛起的秘密!
3.官方认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序。
4.大咖推荐:邬贺铨、田涛、胡建生、吴晓波、吴伯凡、秦朔、蒋涛、梁宁联袂推荐!
5.作者专业:作者方兴东是浙江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人,以工匠精神追踪华为的发展。
6.重磅披露:以欧拉操作系统近20年发展史为窗口,首次披露华为被美国制裁后,解决“卡脖子”的根技术发展历程。
导语
奇迹诞生在人人开始悲观的时刻
“欧拉”和“鸿蒙”,这两件事情非常大,大到中国信息产业可以分成“欧拉、鸿蒙之前”和“欧拉、鸿蒙之后”:“欧拉、鸿蒙之前”是中国信息产业的“混沌时代”,“欧拉、鸿蒙之后”是中国信息产业对数字生态的“觉醒时代”,可以说是数字转型的新时代。无疑,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
在很多华为人的记忆中, 2001 年是神奇的一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01 年 3 月写下了《华为的冬天》一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文章力透纸背,迄今依然是任正非诸多被热议的文章中最著名的经典之作。那年冬天,恰好入职华为的人很少,行业也很萧条,文章显得很应景。而深陷互联网寒冬的整个 IT(信息技术)产业,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通信行业,抑或是 PC(个人计算机)行业,工作都不太好找。这种境况下能够被华为选中,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2002 年被华为“收留”的研发人员直接被分配到一线,干起了“体力活”。七八个月下来,装机架、装设备、走线等全都过了个遍。他们至今感到最宝贵的收获,就是在一线接触了不少客户。
20 年的时间,华为堪称一路高歌,幸福的日子越来越多,层层叠叠。
这段与客户们一起“厮混”的日子,完美复刻在了 2019 年 7 月启动的欧拉开源社区的基因里:因为做开源最大的特征是直面客户,且深入工作的过程,就像是从地上打眼立架开始做起,建立新天地。
但随着美国商务部的制裁大棒越洋挥来,以及疫情等因素造成的外部环境的急剧转变,华为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甚至一度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华为进行了战略调整。
华为调整后的战略选择是:“坚持实事求是,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应该放弃。”
具体到业务选择上,华为认为:“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还是我们的黑土地粮仓,一定要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复杂硬件平台与复杂软件平台,挂在上面搭车的项目都要摘出来。”“军团是建基础信息平台,更好地卖 ICT,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但不能盲目。现在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
而在云谲波诡的形势下,万众瞩目的两大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和欧拉操作系统(EulerOS)——究竟在华为的战略调整中处于什么位置,无疑是公众的首要疑问,也是公众最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