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法典 担保注释书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233160
  • 作      者:
    麻锦亮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民法典•担保注释书》的编写背景

▶担保是民商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横跨《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民法典》编纂中,对物权法、担保法等的规定进行了重大调整与完善,可谓变化幅度蕞大的部分之一。

▶《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以往的担保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修改、整合。解决很多争议问题的同时,也因其内容的繁杂、琐碎,引发了大家的学习焦虑。

▶就担保实务问题而言,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特别是指导性案例的变化中可以看到,我国司法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作出一些审判思路上的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如何对《民法典》涉担保条文进行注释

本书注释体系涵盖:

【条文精解】《民法典》保证合同和担保物权部分所涉条文详解,着重分析条文在实践中如何被运用。

【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与所注释条文有关的《民法典》其他条文,单行民商事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要点

【司法解释及规范性司法文件】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释、规定、批复等司法解释,指导意见、会议纪要、答复、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及其适用要点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政策】国务院部委颁行的与担保密切相关的规定、办法、细则、指引、规程、答复、通知等文件及其适用要点

【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裁判案例,以及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法院裁判案例,撷取裁判要旨,附之编者评析

 

——如何在注释过程中彰显本书的亮点

1.特色价值

本书蕞大的特色是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担保法问题的实务理解与见解。本书作者是《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承办人,深谙该解释的制度要旨和适用精髓。在“条文精解”部分,结合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阐释对某一法律条文的理解,并重点介绍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另外,在相关规定的“适用要点”以及典型案例的“编者评析”部分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实务见解。

2.内容全面

本书内容涉及三大部分:条文精解、法律规范、典型案例。条文精解是对《民法典》涉担保条文的逐条诠释;法律规范包括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和参考案例。

3.使用方便

一是作者专门制作了重要担保制度“关键词索引”,标明哪些制度可在哪些条文的注释中查找,方便读者“挑着读”。

二是作者制作了3个附件放在附录部分,前两个附件对已被废止的10个涉及担保的司法解释进行逐条清理,并就其是否具有继续适用性进行评述,第三个附件针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能否适用于《民法典》施行前发生的担保纠纷案件,用图表的方式逐条分析了该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麻锦亮,男,浙江缙云人,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二级高级法官。《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主要执笔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承办人,深度参与即将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等多个司法解释的起草,具有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对担保法、合同法等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自  序

 

一、本书有什么特点

《民法典》施行后,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担保法释义书,这些书往往是对条文的解释,注重理论性、体系性、逻辑性,我看后感觉受益良多。但我也注意到,对于担保实务中的一些前沿疑难问题,这些释义书有的并未涉及,有的仅仅涉及部分,对于实务工作并不解渴,加上经常有中基层法院一线的办案法官向我咨询各种担保法问题,于是萌生了编写一本务实管用、尽可能涵盖担保法实务中的前沿疑难问题的工具书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后,与“麦读”的曾健总编一拍即合,开始编写这本注释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一直在琢磨,怎样做到既吸收其他工具书的优点,又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总结起来,我把这本书的特点概括为“四有”:

一是有问题意识。注释书的体例决定了只能解释法律条文,但法律条文不是一串僵死的文字,它本身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条文背后都凝聚着立法者的价值和逻辑,也带着司法者的困惑与争议。在对每一个条文的阐释过程中,本书都始终秉持问题意识,思考该条文在实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事人或法官的主要争议是什么,产生争议的原因又是什么,尽可能做到已经达成共识的少说甚至不说,将重点放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并尝试从基本原理、基本共识的角度进行说理,给出我个人的答案。可以说,本书囊括了本人迄今为止视野所及范围内的几乎全部担保法问题。

二是有场景意识。在条文注释过程中,在我脑海里时刻闪现的是两个场景。其一,诉讼场景,即当事人在某一诉讼过程中,因某一法律适用问题产生分歧,最终指向对某一条文或其中某一句话的分歧,此时法官该如何作出解释,如《民法典》第700条的“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此种权利是仅限于债务人自身提供的担保物权,还是包括债权人对其他担保人的权利。一旦有了诉讼场景,可能还会涉及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诉讼阶段法院的释明等问题,这就会使得对条文的理解趋于立体、走向深刻。除了在“条文要点”部分体现诉讼场景外,本书还专门开辟“适用情况”部分,着重分析条文在实践中是如何被运用的、主要争议是什么,进一步强化场景意识,加深对条文含义的理解。其二,授课场景。《民法典》施行后,我曾多次受邀给法院等相关实务部门讲授民法典担保制度,在此过程中也了解了不少问题。在编纂每一个条文时,就想象我在给法官等实务工作者授课,尽可能做到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但又规范准确的语言,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道理来讲课,力求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当然,受制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做得还很不够,但这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有主观理解。本书除了在“条文要点”“适用情况”等部分体现我对条文的理解外,即便是在客观资料部分,也尽可能体现我对某一法律条文的理解、某一案例的评析,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条文的理解。考虑到绝大多数案例都能在公开资料中找到,为节省篇幅,本书不再罗列案件所涉事实以及一、二审法院的裁判观点,仅撷取其中的“裁判要旨”,并尽量对其进行评述。可以说,尽可能体现我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四是有客观资料。《民法典》施行的同时,《担保法》《物权法》等9部法律被废止。以后法官在办理民事案件时,首先要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来找法。但《民法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甚至部门规章都在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些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对于准确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书尽可能全面地搜集相关规范,并对其适用情况作出评述。此外,本书还搜集了典型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参考案例。参考案例尽可能找具有代表性的、与《民法典》精神相符的案例;从法院层级上看,尽可能找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社会认可度高的案例,增强案例的指导性、权威性。

 

二、本书该怎么读

一是跳着读。尽管自认为就相关条文的阐释是具备一定理论水准的,但本书总体上属于工具书,因而不必按照条文顺序从头读到尾。读者完全可以针对遇到的问题,直接阅读相关条文。我在撰写某一条文的释义时,尽可能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使其自成体系,避免前后参阅导致的不便。当然,《民法典》本身就是体系化的产物,如关于担保的从属性,本书对保证的从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当涉及担保物权的从属性时,为避免重复,与保证相同的部分就不再写了,而将重点放在担保物权的特性上。此时,为全面理解担保的从属性,就有必要将保证与担保物权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看。

二是挑着读。实务中,读者可能会对某些担保制度产生疑惑但又不知道在哪一条对此有解释,如要想了解保证保险制度,却不知道哪一条有对此的解释。为增加本书的实用性,我专门制作了重要担保制度“关键词索引”,指出哪些制度可在哪些条文的释义中找,方便读者“挑着读”。

三是对着读。我还制作了3个附件,其中前两个附件对已被废止的10个涉及担保的司法解释进行逐条清理,并就其是否具有继续适用性进行评述,通过分析旧司法解释,增强对民法典担保制度的理解。此外,还针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能否适用于《民法典》施行前发生的担保纠纷案件,用图表的方式逐条分析了该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相信对指导一段时间内的担保法司法实践具有较大的帮助。

四是系统读。在编写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吸收现行担保法著作的有益内容,增强说理性,对有志于研究担保法的学界同人,也可进行系统的研读。

本书从搜集资料到着手写作,历时近2年,其间有一些观点我也在不断修正,有一些资料可能需要更新。但因受制于能力、精力,难以及时改正,疏漏和错谬之处希望修订时能够改正。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为担保法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麻锦亮

2023年7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