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大美国学)(谈古论今说名句,深入浅出读经典,精选《论语》名句100则)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742810
  • 作      者:
    文心工作室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文心工作室,台湾的一个工作室。部分成员简介林宛蓉,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小学教师、杂志采访编辑,现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进修。胡云薇,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现就读台湾大学历史博士班。曾任国中、高中代课老师。翁淑玲,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目前从事资讯业,平日喜爱阅读,并对上网接收资讯有狂热,同时需要一个宗教的怀抱,在那里撇下所有的有知和无知。

展开
精彩书摘

未知生,焉知死——生活态度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1?”子贡曰:“诺2,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3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4乎?”曰:“求仁而得仁5,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十四


1为卫君乎:为,帮助的意思。卫君,卫出公。卫灵公驱逐太子蒯聩,灵公死后,卫国人立蒯聩的儿子辄为君主,即是卫出公。晋人接纳了蒯聩,并协助他攻打卫国夺取王位,卫国人奋力抵抗晋兵,形成父子争国的局面。当时孔子正住在卫国,弟子不知道是否要帮助卫君以子抗父。2诺:承诺,即“好”的意思。3伯夷、叔齐:两人皆为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君遗命立叔齐为君主,叔齐想要让位于哥哥伯夷,伯夷为了遵从父亲的遗命便离去,叔齐也不当国王而逃走。最后两人因为改朝换代,不想吃新朝代的东西,双双饿死于首阳山。子贡透过借问伯夷、叔齐是何等人,来探试孔子对于父子争国的立场。4怨:埋怨,悔恨。5仁:此章的“仁”,可解释为“心安”。冉有说:“老师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好,我去问他。”子贡走进屋见孔子,问道:“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道:“他们是古代的贤德之士。”子贡又问:“他们心中会有悔恨吗?”孔子说:“他们所求的是仁,也终于得到了仁,怎么会有悔恨呢?”子贡走出来说:“老师是不会帮助卫君的。”


孔子不只一次称赞“伯夷、叔齐”,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也记载孔子称两人“不念旧恶”,朱熹解释此章时说,伯夷、叔齐连国君都不愿当了,怎么会有什么抱怨。

根据《史记》,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在今天河北省的卢龙县西)国君的长子与三子,孤竹国国君在遗嘱中表示要叔齐为王位继承人。但在父亲死后,叔齐认为伯夷是大哥,要把王位让给他,但伯夷认为不能违抗父亲的遗命,于是从孤竹国逃走,而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于是也逃走了。

于是,孤竹国百姓就推孤竹国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史称“夷齐让国”。后来,伯夷、叔齐隐居在渤海之滨,听说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道德之士,于是长途跋涉来见他。但来到周时,文王已死、武王继位,武王派弟弟周公迎接,并承诺给他们俸禄与职位,但他们却不悦地走了,因为他们希望武王不要讨伐商。

后来,周灭商,伯夷、叔齐为了表示气节,便不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天山西省永济县西),采山上的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下山,他们仍拒绝下山到周朝做官,最后双双饿死。


有不少学者认为,伯夷、叔齐的“求仁而得仁”带有失败者的悲剧色彩,接近亚里士多德悲剧使灵魂升华的观点,而最适合诠释悲剧理论的人物,其实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师公”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雅典的普通法院,被指控他的学说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等罪,可以选择喝毒酒、流放与“易科罚金”。后两者虽然可以保性命,但却等于承认自己有罪,因此他选择了喝毒酒而死,舍弃生命追求真理。

虽然在现实中遭到失败,仁者是毫无怨言的,因为他“求仁得仁”。晋代诗人阮籍的《咏怀诗》中有:“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诗句中流露出对伯夷、叔齐求仁得仁的钦羡,同时也感叹自己只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首,生性放荡不羁,有时兴致一来,独自游山玩水,迷路了便放声大哭,哭的不只是迷路,更是哭人生的“穷途末路”。阮籍行为荒诞,世人皆以为狂人,但当时掌握朝权的司马昭却不如此想,他使尽各种方法要阮籍当官,阮籍只好“装疯卖傻”地应付,不免羡慕起“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甚至觉得“不得好死”的李斯也比自己强。

“求仁而得仁”常引申为无怨无悔的作为,或等同于“舍生取义”、“义无反顾”,例如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之死便属“求仁得仁”精神的体现。清末光绪皇帝百日维新,拔擢谭嗣同等年轻书生为官,不料慈禧太后反扑,维新土崩瓦解,谭嗣同本可以逃脱朝廷的逮捕,但他却不走,并表明要用自己的血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在牢中他捡起地上的煤屑,在墙上写下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献身,慷慨激昂,对后代学子影响甚深。


展开
目录

目录未知生,焉知死

——生活态度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00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7

敬鬼神而远之01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014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017

未知生,焉知死020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023

不患人之不己知02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029

鸟兽不可与同群032

无可无不可03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040吾日三省吾身

——品德修养045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047

吾日三省吾身05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053

不迁怒,不贰过05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059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062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06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06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071

小不忍则乱大谋074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077


乡原,德之贼也

——言语行为081

巧言令色,鲜矣仁08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086

朽木不可雕也089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92

子不语:怪、力、乱、神095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098

仁者,其言也讱102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06

邦无道,危行言孙109

知其不可而为之112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1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18

君子有三戒121

乡原,德之贼也124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27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130

不学诗,无以言133


君子成人之美

——待人接物137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39

有事弟子服其劳14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145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8

礼,与其奢也,宁俭151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54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157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60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63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6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69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172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75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78温故而知新

——学习求知18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83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8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8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9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9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98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01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04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208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212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215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18


君子固穷

——人生志向22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23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22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3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3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3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240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243

当仁,不让于师246


欲速则不达

——事物道理249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51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254

三月不知肉味257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260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63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267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271

过犹不及274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277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8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83

道不同,不相为谋286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289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92

虽蛮貊之邦行矣296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300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303君子之德,风

——领导风格307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0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312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31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19

近者说,远者来322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325

名不正,则言不顺328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32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33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