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人们通常用“相对论”这个词来代替遭遇到的棘手问题。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这个词的修辞性使用给观众强加了一种二分法:要么接受以最极端的方式定义的相对论,要么接受绝对主义或普遍论。我用“绝对主义”和“普遍论”来表示道德真理的两种不同观点。道德普遍论认为,所有社会和时代都只有一种真正的道德。道德绝对主义是普遍论加上前一种观点,即单一正确道德的核心是一套普遍原则或法则,所有这些原则或法则均需被遵守,没有例外。道德绝对主义通常还会提出进一步的主张,无论结果如何,这些规则都成立。例如,有些人断言,个人拥有的权利永远不能因为要避免不良后果而被搁置一边———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行。对道德相对论更加流行的谴责往往不区分这些不同的可能性,有时候以批评“情境”伦理而告终。“情境”伦理依靠上下文或环境条件来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这是通过批判绝对主义来批判相对论,但请注意,一个人可以同时是普遍论者和“情境”伦理论者。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认为,权利会因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变,任何正确推理和拥有相关事实的人都会以同样方式作出判断,无论他所处的社会或文化如何。
我是少数愿意与相对论搭上关系的哲学家之一。我所捍卫的版本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普遍论和相对论。我的观点与通常定义的相对论的含义之一相吻合:没有单一正确的道德。然而,它承认在决定究竟什么才可以认定为真正的道德时存在显著的限制(条件)。真正的道德多种多样,但这种多样性并不包括所有道德。这一理论介于普遍论(认为只有一种真正的道德)和容易受到攻击的典型相对论(认为任何道德都和其他道德一样好)之间。
总 序
中文版序言
致 谢
绪论
第一编 多元主义和自然主义如何造就自然道德
第一章 多元主义和矛盾心理
第二章 多元相对论
第三章 反对意见与答复
第二编 对自然道德的约束
第四章 身份、幸福和人际关系
第五章 社群和自由理论
第六章 心理现实主义会约束道德的内容吗?
第三编 对我们的道德承诺充满信心
第七章 道德理由———内在论和外在论
第八章 道德与需求
第九章 应对道德差异
参考文献
翻译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