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品酒》:
白酒饮用安全属于食品安全的范畴。按照食品安全的相关定义,一般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食物保障,即是否有足够的食品供应;二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多年来,中国的白酒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每年的产量均在1000万千升左右,市场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现在和将来不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白酒饮用对人体的健康及其影响。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白酒厂家共18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仅占10.39%,仅有1800多家,而近90%企业为中小企业。另外还存在难以统计的小作坊企业,比如四川、重庆、山西等地,当地老百姓流行喝清香型酒。小曲清香酒的酿造工艺简单灵活,所以小作坊非常多。
中国酒业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中国各区域、各收入阶层对白酒的消费需求不同,也给有关部门对白酒饮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白酒饮用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一、安全产品提供者——企业
企业是白酒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从全国范围看,白酒的生产厂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面向企业的原酒供应商,主要向下游厂家提供原酒。目前在四川、安徽、山西、江苏等地,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原酒大流通一度成为业内共识。
二是成品酒提供商。这类企业自产原酒也可以自己不生产而外购原酒,但最终以成品酒给供市场。
三是面向消费者的原酒或散酒销售商,主要以连锁经营或小作坊式生产的形式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原酒或散酒。
由此可见,中国的白酒生产者规模大小不一,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当然效益状况也参差不齐。作为白酒生产企业要做到饮用酒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安全产品意识,把好生产质量关。大家都知道,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那么对粮食的管理就非常重要。比如粮食是否具有农药残留,是否霉变,重金属是否超标等。原辅材料不合格最终导致原酒质量不合格。
除此之外,酿酒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周边是否有污染源等),企业员工的品德、身体健康及责任心(比如生产过程的投毒事件、传染病等),场地卫生,发酵条件等等,使产品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二是迎合市场需求,守住质量底线。现在市场的需求千变万化,不管是下游生产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无论在感观上还是在理化指标上都会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作为生产企业就不能一味地追求销售目标而忽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比如浓香型酒生产企业对己酸乙酯的含量都有具体要求,那么他们出于企业利益考虑就存在着非法添加的问题,显然与国家的规定不符。
再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流行绵柔型产品,那么一些添加剂的使用无疑会改善酒体,如果超越国家的管理规定和标准,非法添加或超量使用,无疑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所以作为企业必须做到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三是担负社会责任,加强消费者消费模式及场景研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白酒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对低醉酒度的开发和研究就非常值得提倡。低醉酒度酒的要求是,消费者饮用后,口不干、头不疼,醉酒慢,醒酒快,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过多的负面反应。
产品创新对企业开拓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安全产品购买者——销售商
1.诚信经营,对上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及产品进行监督
俗话说:无商不奸。其实这是对商人的狭隘认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诚信经营已成为商家的制胜法宝。但商人必须逐利,因为商人要生存、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中间商正确处理好利润与诚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记得在某一年的糖酒会上,一位商人对我说:把包装做好一点,酒质再降降,价格再便宜一些,这显然是有失诚信的行为。
我们今天谈饮酒安全,其实做到诚实守信是根本问题,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消费者负责。
不仅如此,我们的经销商还应该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经销商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如果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那么最终通过经销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经销商与企业都须共同追责,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2.积极引导消费者安全饮酒,而不是误导消费者
白酒是一种嗜好性产品,各地的消费习惯也不同。多饮无益,少饮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囿于消费习惯的影响,海量喝酒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作为最接地气、最了解市场的经销商应肩负起引导消费者安全饮酒的重任,在宣传上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消费者在饮酒方面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在宣传上不能误导消费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