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幕间闲话
0.00     定价 ¥ 6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648546
  • 作      者:
    岑颖
  • 出 版 社 :
    宁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幕间闲话》一书为作者个人戏剧评论文章合集。全书精选作者多年来创作的针对国内外现当代戏剧作品的评论文章60余篇,评论所涉剧目丰富,涵盖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戏剧门类。 作者的文字没有太多深奥的戏剧理论,也非学术论文的架构,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风格独特。
展开
作者简介
岑颖,中学高级教师,戏剧爱好者。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宁波市文艺评论奖”获得者。业余从事戏剧评论写作多年,为“宁波有戏”剧评社骨干成员,常年在多种纸媒和新媒体上发表戏剧评论。长期通过开设戏剧选修课、辅导学生戏剧社团等方式,进行校园戏剧普及工作,为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特聘“校园剧社指导专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笑登戏台叹悲凉——话剧《戏台》观后记
《戏台》是2016年就来过宁波的戏。那时虽然才1月份,看完之后,朋友之间却都欣然交流道:年度最佳话剧已然诞生。
将近四年过去,二度观演,依然觉得这是一部有别于当下话剧舞台上诸多平庸之作的好戏。
它当然是一部喜剧,观众济济一堂,笑声掌声不断。但越往后,你越能体会到它严肃的创作态度。不同于电视小品对作品“笑果”的谄媚追逐,它并不以逗人发笑为终极目的,它的喜剧表征下,藏着悲剧的内核。编导冷眼看世界,热泪流心底,嬉笑怒骂间,说尽强权之下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侯喜亭”们不是没有脊骨,但血肉之躯经不起枪打炮击,终归屈服于手握枪杆的“棒槌”。在强权(而武力是极致的强权)面前,能坚持尊严与风骨的都是英雄。但英雄是少数,是理想;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物,要养老育小,挣钱活命,不得不矮檐下低头,这是残酷的现实。作品并不是只有倔强冷酷的批判与嘲讽面孔,还带着一丝对这类小人物悲悯的温情。末了,“戏台”幕启,“楚霸王”凄然唱道:“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虽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侯班主独坐后台,喟然叹之,是对金老板身上功夫的赞誉,对梨园行规则的叹服,亦是现实压迫下对尊严与风骨难以企及的悲鸣。当卑微如蝼蚁的“小”命运,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荒唐“大”背景里四处碰壁,卑躬屈膝,由此而产生的愤懑与悲凉令人动容。全剧两个半小时,朴实而有锋芒,包袱一一抖来,都在为这一刻蓄势,终至水到渠成,可谓悲怆至极!
《戏台》的演出现场,有着饱满的气场。这种饱满来自充满张力的戏剧矛盾和生动到位的人物塑造。剧作围绕五庆班在京的《霸王别姬》上演事件推进矛盾。小到戏演还是不演,给八爷演还是给大帅演,刘瑾的袍子穿还是不穿,霸王的结局改还是不改;大到求生还是向死,面对强权坚持原则还是低头妥协……矛盾尖锐,无处不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非常饱满。
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先后在多个人物命运的碰撞中逐层推进。愣里愣气、没见过大世面的“大嗓儿”,胆小惶恐、四下周旋的侯喜亭,表面天真的笑面虎洪大帅,不知天高地厚的“地头蛇”刘八爷,见风使舵的处长徐明礼……纷纷登场,无一不到位。或许演的场次多了,喜剧本身又比较夸张,难免有一些演员在表演上带着小品的痕迹,略“油”略“过”,但编剧与导演交代给观众的,都自然鲜明,颇为饱满。因此,《戏台》合该得到一个充盈饱满的气场。
唯一显得单薄的是六姨太。她是“偷腥的猫儿”,作为重要的情节推动者,在形象上更多地呈现了热情放荡、醉生梦死的一面。但她同样是生存链底层的可怜人,作为剧中唯一一名女性,她的困窘与悲苦如果可以得到充实与丰满,必定会对人物关系的构建和主旨的呈现产生更多积极的正面影响。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作奇巧的构思。编剧小中见大,把强权对规则的破坏与对底层人的压迫,下放至一个小小的戏园子和戏班。遭破坏的规则,微化为梨园行的规矩;遭压迫的弱者,具象为戏园戏班中的成员。梨园行规矩多而严:衣箱不能乱坐,衣服不能乱穿,脸不能乱勾,亮相不能亮反……“宁穿破,不穿错”,是梨园行当的底线。但在强权面前,底线不得不突破,而被迫所为之事,则更在底线之下!让谁演霸王谁就得演,说谁唱得好谁就是好,即便对方把京戏唱成了河北落子。在强权面前,霸王也不得不穿上太监刘瑾的袍子,最终还要逃生过江,东山再起,可谓指鹿为马,荒唐可笑至极。不看戏曲的观众可能不容易体会剧中人物对于梨园规矩的坚持,而熟谙戏曲的观众,却可获得更多深可琢磨的意味。但即便没有这一点看戏曲的基础,为沉重的现实而不得不屈己奔波的观众,难道就不会生出一点心有戚戚的凄惶感吗?
戏中多有人物架构与情节上的巧妙呼应。两个“霸王”,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并不产生正面接触,只通过六姨太发生关联,既有技艺精疏的对比,又有同为底层人的身份上的呼应。而在情节上,两人前后与六姨太偷情、前后上台饰演霸王,还有“大嗓儿”遭被劁威胁与被逼穿上太监刘瑾的袍子等等诸多情节与细节上的呼应,则又使剧情跌宕,结构严谨,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这种巧劲也用在戏剧矛盾的解决中。戏中八爷与洪大帅看戏之争,是洪大帅一枪解决的;京剧总唱成河北落子的矛盾,是洪大帅的赞赏解决的;洪大帅要改戏而金啸天上台时不知被迫改戏之要求的危机,是又一个军阀攻入京城而解决的——几乎所有矛盾,在层层铺陈蓄势到顶点之后,都以这样一种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解决,过程之“重”与结局之“轻”的对比,巧妙而不刻意,让人忍俊不禁。
一出戏,总有幕起幕落。但好的作品却能因其风骨与水准,冲破时间的幕帘。相信若干年后,观众还会愿意坐在台下,给予《戏台》一个饱满的气场。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座中常有剧中人
笑登戏台叹悲凉——话剧《戏台》观后记
“萎缩”的巨作——话剧《平凡的世界》观后记
寻找一种恰如其分的表达(外一篇)——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观后记
舞动的抒情——《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观后记
当名著“站”上舞台——话剧《四世同堂》观后随记
里马斯·图米纳斯的“奇幻乐园”——话剧《钦差大臣》观后记
也该说“大话”——话剧《大江东去》观后记
轻灵而肃穆,冷峻而温暖——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安魂曲》观后记
悲喜痴人悲喜梦——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观后记
“轻”“重”博弈下的溃败——话剧《白鹿原》改编遗憾之我见
冬之旅,夜深沉——话剧《冬之旅》观后记
云淡风轻,内里乾坤——观话剧《德龄与慈禧》
从“偷情”到温情——话剧《明年此时》观后随记
别致真实细腻深刻——话剧《尴尬》观后随记
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话剧《枕头人》观后记
同看,人世间实实在在的日子——话剧《钢的琴》观后记
“假面”随想——话剧《假面舞会》观后记
今夜,无人生还——话剧《无人生还》观后随记
世界很大,容不下一个“安托南·阿尔托乐园”——话剧《“龙”的忧郁》观后随记
得之轻灵,失之松散——话剧《聊斋》观后随记
迷失在形体中——话剧《浮士德》观后记
让“天使”回归“人间”——观话剧《生命密码》
第二辑 恁地春色如许
艺术创新,切莫丢弃生命基因——由昆剧《狮吼记》想到的
“焚香”杂议——秦腔《焚香记》观后记
要“活儿”,还是要“文学”?——《红鬃烈马》观后随记
戏曲“现代化”改革杂议
戏词漫说——一场“雷词大赛”引发的思考
“老戏新演”之我见——从《孔雀东南飞》的观演说起
从《椅子》的“尴尬”看西方作品的“汉化”——昆剧《椅子》观后记
雷霆之下,过犹不及——甬剧《雷雨》观后
凡鸟之殇——越剧《凤姐》观后记
俚俗的高雅——2016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之梨园戏观后记
你最好的样子,就是你本来的样子——瓯剧《高机与吴三春》观后记
木棉盛放别样红——“小剧种剧目展演”婺剧场观后记
拔剑四顾心茫然——“小剧种剧目展演”宁海平调场观后记
还是得看真功夫——越剧《鹿鼎记》观后记
半部佳作说人心——越剧《洗心记》之我见
还需自己“挣”饭吃——梨园戏《朱买臣》《吕蒙正》观演随记
当求“逻辑”与“人物”的突破——越剧《藏书楼》观后记
把“根”留住——浙江省“天下第一团”折子戏汇演专场观后记
把“咕嘟咕嘟”的粉红泡泡还给我!——观苏州昆剧院《玉簪记》
“共鸣语境”何处来?——新《梁祝》改编之我见
“枫叶”难“红”,是谁的锅?——越剧《枫叶如花》观后记
粉黛何以英雄胆?——越剧《红玉》观后随记
“旧酒”也能飘“新香”——越剧《结发夫妻》观后记
“今昔”之败——婺剧《血路芳华》观后随记
以逻辑冲破艺术虚假的窠臼——《我的娘姨我的娘》观后记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越剧《孔雀东南飞》改编之我见
有“医”无类,亲疏皆同——越剧《仁医寸心》观后记
第三辑 桃李听笙歌
舞蹈语汇如何讲述谍战故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记
人物至上:倾听内心的声音——再遇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纯粹、细腻、有格调——舞剧《花木兰》观后记
望千年,魂不散——舞剧《只此青绿》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寻找属于自己的路——音乐剧《摇滚年代》观后记
以情感逻辑寻求情感共鸣——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观后记
从小说到舞台——音乐剧《白夜行》改编之我见
挖掘真正的戏剧性——音乐剧《面试》观后随记
比起故事,“酒”更重要——现代舞剧《句章》观后记
生命的热度——《云南的响声》观后记
“轻盈”之得,“克制”之失——舞剧《杜甫》之说长道短
要一点柔软——舞剧《大饭店》观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