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帖笔记:精细解读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二十六位书法大家之传世名帖
0.00     定价 ¥ 97.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537840
  • 作      者:
    阎晓宏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阎晓宏,籍贯陕西大荔,出生于宁夏银川。曾先后在银川市机砖厂、公路队和兰州铁路局当工人。大学毕业后做公务员,已退休。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支笔,拿起就放不下了

关于写字,最切合心境的两句话是:“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前一句,出自清朝文人焦亮的《西江月》:“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要问天公”;后一句,出自明末清初大学者大诗人吴梅村的《贺新郎•病中有感》:“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弘一法师融两句为一联,并自称为“二一老人”。

弘一法师,出家前在音乐、教育、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篆刻、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出版等诸多领域,已有深入的研究与卓越的建树。出家以后,潜心研究与弘扬佛教律宗,一生严守律宗戒律,讲学著述,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出家,放下了一切,唯有一支笔放不下。他为此专门向印光大师求教:“是否可带笔出家修行?”印光大师对他说:“你带这支笔是可以用来弘扬佛法的。”弘一法师自己也认为:“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

弘一法师出家前,书法亦有很高造诣,在出家以后更把书法推向极高境界,融儒释道之精妙为一体,平淡、稚朴,浑若天成。弘一法师自己评价:“朽人之字所学者,平淡、恬静、冲逸之极也。”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话虽然切合自己的心境,但想到弘一法师谦称“二一老人”便心生惭愧。

我上小学时曾经描过红,再执软笔写字,却已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后因工作关系,我与王朝闻、季羡林、任继愈、冯其庸、阎崇年、沈鹏、谢云、张海、苏士澍、孙晓云、杨再春、吕章申、陈洪武、吴善璋、宋福盛等多位学者和书家颇有交往,这既是殊为难得的良缘,却也养成了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

写字需要有悟性,也需要有理论。但是归根结底,书法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前贤关于书法所述所讲,才深知其中之不易。

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怎样理解书法之博大精深?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八个字是最好的诠释。即使是王羲之、欧阳询、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黄道周等历朝历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也未能穷尽书法之妙,也不能终止人类对书法探索的进程。因此,书法之博大,是无边无际的;书法之精深,既探不到底,更难以穷尽。

这个看法也源自对《圣教序》中关于“佛道崇虚”和“妙道凝玄”的理解与认识。

关于“佛道崇虚”,《圣教序》是这样讲的,“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则弥于宇宙,细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关于“妙道凝玄”,是在《圣教序》中讲完“佛道崇虚”之后,紧接着说的,“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一般以为,《圣教序》里讲的就是佛教,“妙道凝玄”只是在“佛道崇虚”之下的阐述。其实,仔细分析,并不尽然。在《圣教序》里,“佛道”与“妙道”似是并列而述,二者有高下之分,却无从属之意。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取经回来,轰动长安。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敕命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翻译梵经《瑜伽师地论》,并为其赐序文,即《圣教序》。

《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实际参与的还有皇太子、玄奘法师与宰相褚遂良等几位文臣。

在唐朝,不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与其同期的褚遂良、欧阳询等大臣,以及为《圣教序》花了19年时间集字的怀仁和尚也酷爱书法,且均有很深的造诣。故《圣教序》中,理应有关于书法的表述。依我拙见,《圣教序》中“妙道凝玄”的表述,讲的就是书法之道。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唐太宗李世民在《圣教序》中即以此来形容书道之高深莫测、无边无际。

盖夏商周4000多年以来,中国历朝历代书家并未穷尽书法之妙道,何况今人。“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认识这一点,当知自己之渺小,当知自己之庸愚。

然而,即使洞悉其中道理,字也劣劣,写字仍有不竭热情与动力,其根本原因是书法之特有魅力。写字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如《兰亭序》中所言:“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写字获得的快感,是沉浸式的,物我两忘,难以言状,却又乐此不疲。

谢云老生前,常对我说:“写字不要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寥寥两句,话虽简单,却极富哲理,伴随着岁月流逝,愈来愈深切地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这本小册子本意亦是如此。恰2022 年入秋以来,流行了近三年的疫情再度泛起,居家时间多,便有时间对印制的小册子部分文字作出修改。修改文字的同时,我又重临了其中的若干幅帖。因所临之帖有不少篇幅甚大,难以全录,故只取其部分。而是否将所临之帖作为附录以便读者比较,也是拿捏不定的问题。好处是,便于比较;不便之处是,将占用大量篇幅,增加页面与成本。考量到读者均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便捷地获取原帖内容,故拙书中不录。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冯其庸老生前对我常讲的那句话: “一支笔,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展开
目录

引言…………………………………………………………………………001

钟繇《还示表》……………………………………………………………005

王羲之《十七帖》…………………………………………………………008

王献之《中秋帖》…………………………………………………………020

王珣《伯远帖》……………………………………………………………024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027

褚遂良《倪宽赞》…………………………………………………………031

杜牧《张好好诗并序》……………………………………………………034

杨凝式《韭花帖》…………………………………………………………038

蔡襄《陶生帖》……………………………………………………………045

苏轼《寒食帖》……………………………………………………………048

黄庭坚《花气诗帖》………………………………………………………052

米芾《蜀素帖》……………………………………………………………055

陆游《自书诗卷》…………………………………………………………058

张即之《佛遗教经》………………………………………………………062

文天祥《上宏斋帖》………………………………………………………065

赵孟頫《吴兴赋》…………………………………………………………068

唐寅《自书词》……………………………………………………………072

王守仁《何陋轩记帖》……………………………………………………076

文徵明《前后赤壁赋》……………………………………………………080

王宠《李白古风诗》………………………………………………………085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088

黄道周《吕成公晏语》……………………………………………………092

朱耷《十三札》……………………………………………………………096

王文治《行楷书临帖》……………………………………………………099

翁方纲《自书诗·老屋寒林帖》《论绛帖》……………………………102

铁保《行草临王帖》………………………………………………………108

后记…………………………………………………………………………111

附录…………………………………………………………………………1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