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的挑战茂飞邂逅中国(1914-1918)
亨利·茂飞是一位颇具抱负的建筑师,他来自康涅狄格州和纽约,通过在中国实践自己独特的美国式建筑,成就了他后世的声望。然而,这位从未涉足东亚的建筑师如何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这个问题也是破解茂飞之跨太平洋挑战的开端。1914年,正值其建筑设计实践蒸蒸日上之际,这位年轻建筑师为何会走出北美,无视那些对美式建筑更怀好感的地区(如南美),将赌注投向遥远的亚洲?茂飞既不是一个对自己祖国心存不满的特立独行者,也不是一个对其他国家持乐观态度的利他主义漂泊者。相反,他既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以获得最大利益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一个敏锐体察建筑风潮以维系持久成功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仅需要项目的佣金来支付各类账单,还需要外部的挑战来激发他的潜能。他的第一次专业挑战与环太平洋地区全无半分瓜葛。相反,他更应该首先在美国本土建立起自己的职业声誉。1914年,当他动身前往东方时,他持有哪些个人和职业的目标?梳理他在亚洲行程之前的各项准备,或许能够揭示在地球另一端等待他的究竟又会是什么。
自1899年从耶鲁大学毕业(22岁),到1914年开始中国建筑实践(37岁),在此期间茂飞从未流露出丝毫对东亚事务的兴趣。这位略有些耳背的康州马车商之子,早年在纽黑文的霍普金斯文理中学接受了基础教育,随后进入耶鲁大学攻读艺术专业,该校直到1913年才正式筹办建筑学科。“我即将从耶鲁毕业那年,才选择了建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茂飞曾对一群耶鲁学生说道,“但我一直都着迷于分析那些我看到的房子,并试图在每一栋房子里发现我喜欢或不喜欢的地方,寻找背后的原因。”随着新世纪来临,茂飞进入纽约市的马斯克雷工作室约一年时间,那也是美国境内首家依照著名的布扎式体系为原型设立的建筑事务所。马斯克雷工作室被认为是北美最成功的建筑事务所之一,茂飞也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技能学习而羽翼渐丰,最终成为该事务所的正式雇员。茂飞是一个熟练的绘图员,也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他认真考察了建筑物从概念草图到实际建造的每个环节,而这些经验后来被证明对他的东亚工作极有裨益,因为在那里,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要求去绘制图纸、勘察现场、构思方案或监督工地。
从1900年底到1905年,茂飞受雇于纽约的特雷西&斯沃特沃特事务所,在那里他从绘图员起步,随即升任“外场主管和分公司经理”。在该事务所工作期间,茂飞遇见了埃德娜·米切尔·库克,两人于1905年10月20日完婚。两个月后,茂飞转而为德拉诺&奥尔德里奇事务所工作,任该公司纽约范围内所有项目的现场主管。该公司的两位合伙人均有巴黎美术学院之教育背景,他们在1903年联合成立事务所后,便开始专注于为那些富豪大亨们设计堂皇的私人宅邸。茂飞的任务便是监督这些华府豪宅的现场建造工作,他服务过的企业家业主中,至少有三位都拥有较为煊赫的身份: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先生、小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和罗伯特·布鲁斯特先生。范德比尔特先生不仅同为耶鲁校友(1895届),也是威廉·德拉诺先生的同班同学,而后者正是茂飞所在事务所的两位合伙人之一。布鲁斯特先生亦为耶鲁的毕业生,只是时间上稍微晚了几年(1897届)。
欧洲之旅(1906)
正当茂飞有条件可以借助其耶鲁人脉大展身手之际,他却几乎同时陷入了一种动荡不安的生活状态。凭借自己曾在两家事务所担任现场主管的资历,他一直渴盼着能够早日独立开展业务。然而,他的夫人却一直都在抱怨,茂飞在曼哈顿的工作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她每天只能在城郊的家中无聊地等待。茂飞的家位于康涅狄格州长岛湾的基勒姆角,一个距离布兰福德镇和纽黑文市都不算太远的地方。因此,茂飞随即携妻子展开了一场欧洲旅行。他这次的休假同时成为一场经典建筑的巡礼,这也是传统布扎式建筑学训练中的一个必备环节。他描摹建筑物上各式各样的细部,研究既往建筑大师的作品,为返美后即将开展的工作收集灵感。通过这场途经意大利、法国、瑞士、比利时和英国的旅行(仅比瑞士建筑师柯布西耶著名的“东方之旅”早一年时间,后者亦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茂飞关于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之嗜好终于如愿以偿。此次旅程中,他还在罗马和巴黎进行了短暂的研习,但研习的具体地点至今仍未可知;他亦对英国乡村住宅进行了调研,调研的具体对象也同样漫漶不清。人们很容易猜想,在这场欧洲之旅中,茂飞是否曾经跟一些巴黎美院毕业的法国青年建筑师有过会面或交流?如亨利·普罗斯特、欧内斯特·赫布拉德或多纳特·阿尔弗雷德·阿加奇,他们后来在北非和东南亚的作品同样试图将传统元素与西方结构技术相结合,因而与茂飞的中国作品取得了微妙的、难以言述的联系。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确认,此类假设的会晤曾经真实地发生。
颇有些奇怪的是,茂飞并没有冒险去奥地利、德国、荷兰和西班牙,如若不然,他可能会看到早期现代主义者设计的一些突破传统的作品。因此,他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