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基础知识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853582
  • 作      者:
    新闻记者职业教育丛书编写组,漆亚林,张宇清,杜智涛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为我国新闻传播学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高端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了我国一流的传媒专业出版及产学研融合服务企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邀请一批专家学者组成新闻记者职业教育丛书编写组。其中,主编漆亚林、张宇清,副主编杜智涛,执行主编王凯山,编写人员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20位学者组成。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新闻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新闻采编实务技能,使得本套丛书更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漆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传媒经济学。

杜智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研究员。

王凯山,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实践媒体融合理论及实务。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新闻道德的内涵

一、新闻道德的定义、主体与调节对象

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具体来讲,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传播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新闻道德反映了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品性等,目的是推进新闻工作者“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道德包含两个主体层面:一是指在行业环境中存在的组织主体,即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二是指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个体主体,即新闻工作者。当然,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作为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调节与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新闻传播事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关系就是新闻职业道德要调节的对 象,包括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

二、我国新闻道德的规范约束机制

新闻传播活动作为社会职业活动,必然要受到与职业匹配的约束和管理。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而言,职业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规范、社会控制的手段,二者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维持新闻事业正 常秩序,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但从形成方式和实现方式看,二者有所不同。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对于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而言是一种他律,依靠 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的实施。新闻道德则是一种自律,以自律性、非权力性规范的形式存在,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包括新闻行业的自我约束和新闻工作者个人的自我约束。

当然,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新闻职业道德更需要具有普遍适用的规范准则,一般由新闻传播事业的行业性组织主持制定。在我国,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承担了这一职责任务,推进新闻行业自律,规范新闻从业行为。2015年12月,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推动形成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在全国各省区市也全面推开,全国和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的工作架构初步形成,并向地市范围辐射推广,后续 各产业报、行业报也纷纷成立了新闻道德委员会。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作为新闻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自律机构,将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纳入监督范围,规范职业行为,防范失德风险,推广典型经验,推动行风建设,主要通过接受举报投诉、开展新闻评议、发出倡议引领、加强日常监测等方式,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治理新闻行业突出问题、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 新闻道德的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媒介生态与传播环境不断变化,新闻传播行业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特点,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使得新闻道德的内涵不断丰富,新闻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方式也随着时代、社会、媒体等因素发生变化。虽然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媒介生态、市场环境与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但新闻道德却处在动态发展和相对稳定的平衡中。与其他社会道德形式相比,新闻道德有着自身特有的特征。

一、新闻道德受社会经济基础影响

新闻道德是由所在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是它的本质特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方式影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意识形态,其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影响并形成不同的新闻道德,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新闻道德体系的性质。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也会带来新闻道德取向的变化、新闻道德内容的丰富、新闻道德形式的拓展以及新闻道德规范的调整。

二、新闻道德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

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基础影响,新闻道德与政治密切相关,具有阶级属性,以及较强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导向。新闻道德以调节利益关系为基础,当然具有阶级属性。不同的阶级利益下会形成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新闻道德。资本主义的新闻道德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前提,社会主义的新闻道德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甚至还会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道德作为新闻传播事业中的约束、规范和控制手段,必然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

在政治导向上,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 耳目喉舌”。新闻传播活动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新闻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必须要强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闻道德规范的引导与约束 下,我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001

第一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00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006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09 

第四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014 

第五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018 

第六节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020 

第七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023 

第八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027 

第九节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031 

第十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036 

第十一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040 

第十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045 

第十三节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050 

第十四节 建设美丽中国/053 

第十五节 坚定维护国家安全/056 

第十六节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059 

第十七节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062

第十八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064 

第十九节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068 

第二十节 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070 

第二十一节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学习贯 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075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 083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084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论述/086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重要论述/090 

第四节 习近平关于守正创新任务要求的重要论述/096 

第五节 习近平关于尊重规律把握时度效的重要论述/100 

第六节 习近平关于占领互联网主阵地的重要论述/104 

第七节 习近平关于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的重要论述/110 

第八节 习近平关于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115 

第九节 习近平关于锻造新时代新闻人才的重要论述/120 

第十节 习近平关于善待善用善管新闻媒体的重要论述/122

第三章 党的二十大精神 / 131

第一节 党的二十大的主题/132 

第二节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135 

第三节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