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甘肃新形象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6058954
  • 作      者:
    王渊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精彩书摘
  《新甘肃新形象》:
  甘肃精神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其深厚的根基和渊源,源自于甘肃这块热土上与众不同的自然元素、历史脉络和人文内涵。甘肃自然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省境内沙漠、戈壁、高山寒漠、盐漠等地貌面积占了60%以上,适应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域较少;全省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甘肃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一半;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和半荒漠景观占了相当部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甘肃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改变。甘肃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大多数是由长期形成的基础条件、所处的区位环境造成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甘肃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薄弱、先天不足的基本省情,决定了甘肃每前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每获得一份产出,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投入。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直面甘肃的基本省情,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奋进之歌,并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以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为丰富内涵的甘肃精神。甘肃精神符合甘肃的历史传统和省情实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甘肃精神不是秀才们编出来的,而是2600多万甘肃人民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甘肃,“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但各级干部牢记于心,广大群众也是耳熟能详;在外地,只要一提“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就知道这是属于甘肃的。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域精神相比较,甘肃精神有其鲜明的陇原特色。全方位弘扬甘肃精神,提升陇人品格,对于推进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起到对内凝聚民心,对外树立形象的作用。
  甘肃精神有其鲜明的陇原地域特色,与甘肃各市州、县区以及部门、行业形成的地域精神和行业精神相比较,是总与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甘肃精神是属于甘肃全省的“总”精神,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各市州、县区以及部门、行业形成的地域精神和行业精神,是甘肃精神谱系的“分”精神,具有个性与特殊性。几十年来,从茫茫戈壁到陇东高原,从白龙江畔到黄河两岸,千千万万陇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不畏艰难不懈奋斗、不甘落后不停追赶,在改变落后面貌的艰苦历程中,用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用百折不挠的坚毅形象塑造了鲜明的陇人品格。在石油战线,培育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在河西地区,培育形成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精神:在文物战线,培育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河东地区,培育形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庄浪梯田精神;在航空航天领域,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工业战线,培育形成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酒钢铁山精神;在教育战线,培育形成了“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会宁教育精神;在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既是甘肃精神在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落地生根和具体化,也是甘肃精神谱系在陇原大地的生动演绎和发扬光大,成为激励甘肃人民攻坚克难、创造富民兴陇新辉煌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的石述柱,带领全村群众与风沙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屈抗争,在风沙前沿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大家治沙时,手心脱皮,脊背淌汗,弓着老腰拼命干,一年又一年,不仅村庄保住了,村庄周围的树木也起来了。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宋和村人,半个世纪以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地苦干实干,使甘肃精神在治沙事业上落定落细落实,才使保卫民勤绿洲充满希望。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甘肃已经站上新的发展起点,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如今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位和特征、基础和条件、氛围和态势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倾斜政策叠加、发展平台叠加、市场利好叠加的振兴机遇期越来越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发展前景更加美好。但是,甘肃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总体上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大经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仍然是甘肃人民最大最艰巨的任务。同时,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更加急迫,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更加趋紧,短板弱项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促进脱贫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劣势同在,需要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好统筹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态推动发展,确保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立足甘肃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省上下要继续高扬甘肃精神的旗帜,既要正视现实、正视矛盾、正视困难,也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突破阻碍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切实把差距变为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化为热情,把热情化为行动。继续高扬甘肃精神的旗帜,要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实”字,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求实、务实、实干。在甘肃这样一个条件比较艰苦的省份,无论办什么事情,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唯有实干才能兴省,唯有实干才能富民。求实、务实、实干,这是过去工作的成功做法,也是今后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原则。自
  ……
展开
目录
讲好历史故事,展现甘肃砥砺奋进新形象
一、传承踔厉奋发革命精神
二、谱写经济建设绚丽华章
三、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

讲好时代故事,呈现甘肃拼搏赶超新形象
一、“八个着力”指引发展
二、铸就“十三五”新辉煌
三、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
四、易地扶贫搬迁拔掉穷根
五、挂牌督战最后贫困堡垒

讲好现实故事,彰显甘肃精彩活力新形象
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多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构筑新高地,彰显新担当
四、构建新格局,创造新辉煌

讲好好客故事,展现甘肃开放包容新形象
一、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二、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三、打造依法办事法治环境
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品牌
五、打造平台诚邀八方贤才

讲好幸福故事,宣介甘肃团结和谐新形象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二、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