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新义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922101
  • 作      者:
    薛飞
  • 出 版 社 :
    华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的血脉、我们的文化发端肇始于何时何事,如何成就了我们这个独特而伟大的民族,使得我们形成了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和文化相比而言那样巨大的差异?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然要追溯古代圣贤留下的伟大著作,通过那些流传千年不朽的章句来寻找我们的根脉,而《周易》则在那些伟大的著作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显赫地位。其承载的哲学思想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必由之路。

本书着重于探讨《周易》哲学最根本、最原始的思想,带领读者真切感受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使人日用而不知的无尽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原文】

乾 元,亨,利,贞①。

《彖②》曰:大哉乾元③,万物资始,乃统天④。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大明终始⑥,六位时成⑦。时乘六龙以御天⑧。乾道变化⑨,各正性命⑩,保合大和⑪,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⑫。

《象》⑬曰:天行健⑭,君子以自强不息⑮。

初九⑯ 潜龙勿用⑰。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⑱也。

九二 见龙在田⑲,利见大人⑳。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㉑也。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㉒。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㉓也。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㉔。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㉕也。

九五 飞龙在天㉖,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㉗也。

上九 亢龙有悔㉘。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㉙也。

用九㉚见群龙无首㉛,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㉜。

【注释】

①乾 元,亨,利,贞:乾,乾卦,是六十四卦之首,是根本发源,亨通于万事万物,利于事物的发展进步,正大光明之象。乾,天之道、主宰之道、进取之道。《说卦传》曰:“乾,天也、健也。”象征天道运行,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发展进步。元,根本、开端之意。《说文》曰:“元者,始也,从一从兀。徐锴曰,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一者,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亨,通达、亨通之意。象乾道通达于万事万物。利,积极有利之意。《说文》曰:“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贞,正直、坚定之意。乾卦在《周易》哲学中就代指天道真理,但天道真理却是人的智慧不足以完全认知的,因此爻辞对此更加具体地进行了形容、比喻和评断,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道真理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所蕴含的价值观。天道真理是客观唯物的,是《周易》哲学精神的核心和起点,因此我们在学习《周易》哲学的过程中,就要始终将乾卦揭示的思想贯穿始终。

②彖:读音tuàn。即《彖传》,属《易传》十翼其一,用以对各卦之卦辞进行解说。“《正义》引褚氏、庄氏释曰:‘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但作为经传之名,其义有二:一、指卦辞,即《释文》引马融所谓‘彖辞、卦辞也’。《左传》襄公九年孔疏从之,称‘《周易》卦下之辞谓之为《彖》’。二、指《十翼》中的《彖传》,即王弼《周易略例》所谓‘统论一卦之体’者也,《正义》亦曰:‘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这里指第二义,凡六十四卦所附‘《彖》曰’之辞,均属此例。《彖传》又称《彖辞传》。”——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

③大哉乾元:伟大的乾道,是万事万物的肇始。大,《说文》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这个字取一个人撑开手臂的形象,象征着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之势,故而《彖传》作者用“大”这个字来形容和赞叹乾卦所代表的天道。元,根本、开端之意。《说文》曰:“元者,始也,从一从兀。徐锴曰,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一者,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④万物资始,乃统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皆由乾之天道化生孕育,以其为资、因其而始,因此其象天道、统合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⑤品物流形:自然界各种缤纷的事、物纷纷出现,因天道流变而各具形体。《说文》曰:“品,众庶也;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流形,形容天道像水流一样生生不息、滋养万物,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前进而各成其形。

⑥大明终始:宇宙脱离了混沌的状态,建立了由始及终的一整套自然秩序。前辈学者训“大明”为太阳,但我认为,祖先造字,日月相合而为“明”,日月象征《易》之阴阳构成的辩证关系。因此,所谓“大明”指《易》使混沌初开,阴阳辩证出现,一切自然界才能随之建立起《易》之哲学角度的秩序。

⑦六位时成:空间的概念从“大明始终”之时开始完整构建起来。六位,即上下左右前后,以人自身为参照和基准,来识别和认知空间的方位概念。时,指上一句“大明始终”开始出现的时间概念。本句有前辈学者作出值得我们参考的不同解说:“六位,指《乾》卦六爻;时,作副词,即按时。此句举卦中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说明阳气的发展顺沿一定的规律。”——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

⑧时乘六龙以御天:太古圣贤作《易》,以六条龙象征的乾卦六爻,顺应着天道展现出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彖传》相传是孔子所作,用以解释和说明他对《易》的理解。也有学者认为包括《彖传》在内的《易传》各篇并非孔子所作,乃是由不同哲学流派的先贤共同创作。但无论作者是谁,《易传》除解说《易经》的卦辞、爻辞外,同时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因而难免在一些细节处不够严谨,因此我们不必深究某一句某一字的含义,只要总体把握其精神即可。

⑨乾道变化:乾卦象征的天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客观规律,生生不息而变化无尽。

⑩各正性命:(乾道变化而产生的万物)都契合于天道划定的规格之中,因此各具不同性质和禀赋。孔颖达《正义》曰:“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朱熹《周易本义》曰:“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

⑪保合大和:天道始终护持着万物之间极致的协调、顺和的关系,同时将万物与自身的客观规律相契合。

⑫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天道既创生万事万物,又庇佑万物在自身的客观规律下获得积极长久安宁的发展进步。庶物,即万物。《尔雅》:“庶,庶众也。”万国,代指广大的领域和范畴。万,虚指,广大之意。国,古字“國”,古文可同“域”,万国即万域,广大的领域。拙作《老子新读·第二十五章》:“國(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即属此例。

⑬《象》:即《象传》,《易传》十翼之一。象,即象征之意,是《象传》作者赋予卦形、卦辞和爻辞某种哲学形象和哲学概念的文字描述。“《系辞下传》所谓‘象也者,像此者也’。但作为经传之名,则有两义:一、指《周易》的卦形和卦爻辞,《系辞下传》:‘《易》者,象也。’《左传》昭公二年叙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均指此,故宋人项安世《周易玩辞》谓‘凡卦辞皆曰象,凡卦画皆曰象’,故卦爻辞又称《象辞》。二、指《十翼》中的《象传》,旨在阐释卦象、爻象的象征意义。这里指第二义。凡六十四卦所附‘《象》曰’云云,均属此例。《象传》又有《大象传》《小象传》之分:前者每卦一则,释上下卦象,《正义》谓‘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后者每卦六则,释六爻爻象(《乾》《坤》两卦分别多一则释‘用九’‘用六’)。《正义》谓释六爻之《象辞》,谓之《小象》。”——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

⑭天行健:乾卦象征客观存在的天道,天道的运行方式体现在独立而不被任何主观意志所改变,强健而不怠不息。

⑮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通过不断努力进取、战胜自我来获得强大、强健的精神力量,来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⑯初九:乾卦第一爻为阳。“《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爻组成,其位自下而上,名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周易》占筮用‘九’‘六’之数,‘九’代表阳,‘六’代表阴,本爻为阳,所以称‘九’。《正义》云‘居第一之位,故称初,以其阳爻,故称九’是也。案,六爻由下至上排列,古人又以象征事物的发展由低渐高、由微而著。故《周易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郑玄注:《易》本无形,自微及著,故气从下生,以下爻为始也。”——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

⑰潜龙勿用:初九爻位于全卦起始阶段,此时天道真理尚未昭显昌明,如同龙潜藏在水下,暂时不要发挥或表现功用。潜龙,象初九位于乾卦第一爻。《易》以龙譬喻乾之天道,天道隐而不可见,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正如人们想象中的龙一般。勿用,劝诫问卦之人暂时隐忍不发,不要显露自身。

⑱阳在下:犹言初九“潜龙”尚在乾卦发展的最初阶段。

⑲见龙在田:龙出现在大地之上,譬喻人顺应天道,逐渐开始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价值。见,古文同“现”,出现、体现之意。


展开
目录

001 第一卦 乾

011 第二卦 坤

019 第三卦 屯

026 第四卦 蒙

032 第五卦 需

037 第六卦 讼

043 第七卦 师

050 第八卦 比

055 第九卦 小畜

060 第十卦 履

064 第十一卦 泰

073 第十二卦 否

079 第十三卦 同人

085 第十四卦 大有

090 第十五卦 谦

096 第十六卦 豫

102 第十七卦 随

107 第十八卦 蛊

113 第十九卦 临

118 第二十卦 观

123 第二十一卦 噬嗑

128 第二十二卦 贲

133 第二十三卦 剥

138 第二十四卦 复

143 第二十五卦 无妄

148 第二十六卦 大畜

154 第二十七卦 颐

160 第二十八卦 大过

165 第二十九卦 坎

171 第三十卦 离

177 第三十一卦 咸

182 第三十二卦 恒

187 第三十三卦 遁

192 第三十四卦 大壮

197 第三十五卦 晋

203 第三十六卦 明夷

209 第三十七卦 家人

214 第三十八卦 睽

220 第三十九卦 蹇

225 第四十卦 解

230 第四十一卦 损

236 第四十二卦 益

243 第四十三卦 夬

249 第四十四卦 姤

255 第四十五卦 萃

261 第四十六卦 升

266 第四十七卦 困

273 第四十八卦 井

279 第四十九卦 革

285 第五十卦 鼎

292 第五十一卦 震

297 第五十二卦 艮

302 第五十三卦 渐

308 第五十四卦 归妹

315 第五十五卦 丰

322 第五十六卦 旅

328 第五十七卦 巽

333 第五十八卦 兑

338 第五十九卦 涣

344 第六十卦 节

349 第六十一卦 中孚

355 第六十二卦 小过

362 第六十三卦 既济

368 第六十四卦 未济

373 系辞上传

378 系辞下传

383 说卦传

386 序卦传

388 杂卦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