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北极及其他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2643
  • 作      者:
    何群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何群,女,蒙古族,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理事会内蒙古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狩猎鄂伦春族、使鹿鄂温克族、渔猎赫哲族为个案,探讨环境与小民族生存的关系;民族社会学与内蒙古社会形态。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国家民委项目各1项。主要著作有《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我看俄罗斯——一位女人类学者的亲历与思考》。在《世界民族》《民族学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思想战线》等期刊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译文若干篇。

展开
精彩书摘
  《近北极及其他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何群:关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邀请。我近来再次感到,外界仍有必要进一步了解鄂伦春族。您是鄂伦春族,身处鄂伦春社会并曾在当地乡、县政府任职,尤其长期从事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现实发展出路研究,并赴俄罗斯、加拿大原住民地区访问,就鄂伦春族,您有发言权。
  我拟了如下议题想和您交流:就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塔河地区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存在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从鄂伦春族百姓愿望、发展实际、未来远景出发,您认为“非遗”保护怎样做更好。另外,也想请您谈谈目前塔河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的鄂伦春村民主要从事何产业?现状、前景如何?目前塔河地区鄂伦春族存在哪些需要关注的生存、发展问题?主要原因?依您看,目前塔河地区以及全体鄂伦春人民就本民族事业较为关注的有哪些?另外,有我没有想到但您认为应该进行交流的问题,也请您提出。
  我们先谈“非遗”保护。近些年联合国以及我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工作对象的一个重要实际,是当代社会众多传统文化的解体、文化特色的流失,众多以往采取传统生活方式——农耕、游牧族群以及以狩猎、采集、渔猎等为生计、人口微少的小民族,现在已经发生大面积的文化变迁。如传统狩猎生活方式,已基本退出当下鄂伦春族生活,不再作为文化要素发生功能。一些传统文化要素的偶尔出现,更多是被组织、被召集的,如民族传统服饰、饮食等传统形式,文化的物
  质层面、社会组织制度层面,无疑已发生大面积改变。文化的精神层面也饱受以发展、改变为取向的现代化浪潮冲击。包括传统狩猎群体——鄂伦春族,其文化变化的实际,早已超出“要文化还是要人”的浪漫主义想象。问题更在于,无论哪种文化,为了获得当下的生存、发展,势必做出调整,做出改变;同时,现代化冲击中带来的社会巨变,也因文化差异、文化内部分化以及外部多种力量作用,除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又新添加了民族传统社会解体、民族社会分层一结构性差异、新的民族不平等感、权力一资源争夺等社会问题。还有,恰如狩猎、采集日渐淡出甚至不再作为鄂伦春族日常生活内容,而与此构成整体的技术、艺术因而在今天成为文化“遗产”。这里隐藏的事实是:“生活实际”与“遗产”从来没有真正告别,而是藕断丝连。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土壤,“非遗”保护工作的复杂程度,牵动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保护工作本身。从目前讨论情形,特别是“非遗”保护工作进展实际看,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基本问题,如保护的目的、保护方式。对此,科学取向的、文化当事群体及群体内不同阶层的声音,以及政府、一些社会组织的保护意向、目标,很可能不尽一致。
  关小云:鄂伦春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现有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舞蹈、美术和技艺等类别。记得2005年中央下发文件,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当时我在塔河县民宗局任局长。2005年我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大会,得知在全国要选出一百名民间文化传承人,回来后就开始在塔河调研,申报本地五人争取成为民间文化传承人,其中郭宝林为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传承人、关扣尼为萨满教传承人。报五名,批了两名,就是郭宝林和关扣尼。2007年郭宝林到北京参加命名大会,政府帮助解决差旅费,他很激动,很愉快,说自己六十多岁第一次到北京,还参加这样的大会。这次评选和大会,是中国文联、文艺家协会组织的。后来,响应中央号召又上报郭宝权桦皮船传承人及葛淑贤鄂伦春赞达仁传承人。我是省级鄂伦春族刺绣技艺传承人。2013年底,在县里支持下,成立了“鄂伦春民间文化研究基地”,也就是“关小云家庭展览馆”,是省民协批准的,县里给提供的场所。展示的主要是本人三十多年来从民间搜集的、购买的、积攒的20-30件鄂伦春桦树皮、兽皮、刺绣制品,以及本人200多本有关鄂伦春族的藏书。这个基地(展览馆),属于塔河县文化部门组织安排的各种展览、文化门类的一种,这个基地引起前来塔河进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的很大兴趣。前几天还有齐齐哈尔师大的人来借书。来人后,有人需要哪本书,就借走,用完了再寄还给我,免费借阅,也担心寄还过程会丢失,都是独一本。没有复印机等,也没有安排专人值班,有人来参观叫我,我就过去。
  目前,我们塔河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非遗保护名录4项(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赞达仁、鄂伦春刺绣和传统服饰制作技艺)。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几年来,为挖掘、保护鄂伦春文化遗产,我们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成立了十八站鄂伦春民间艺术团,活跃于城市和乡村舞台;举办了两次鄂伦春民歌大赛,使赞达仁鄂伦春曲目深入人心;举办了两次鄂伦春刺绣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鄂伦春年轻绣女,刺绣技艺发扬光大;举办了两届鄂伦春民间文艺“白桦奖”——刺绣品、桦皮工艺品、剪纸大赛,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对鄂伦春剪纸、刺绣的热爱和保护力度;出版了《鄂伦春族寓言故事》,编写了教材,使鄂伦春民间故事、民俗风情、民间鄂药、手工技艺、舞蹈体育、民族语言进入课堂,对青少年进行鄂伦春传统文化教育;创办了鄂伦春文化展厅(即鄂伦春民间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有鄂伦春各类书籍、画册、资料200多本,各类实物(桦树皮器皿、刺绣工艺品、兽皮用品)等,为专家、学者、大学生搭建了解的鄂伦春文化平台。同时,我县与黑龙江省现代高等教育学院联合进行了鄂伦春语言保护项目,采取“启智英语”形式,用现代化网络形式,将中小学的鄂伦春语言教材进行录音,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之中。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保护不力,鄂伦春民间艺术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有的民间文化和民间工艺已经濒临失传或处于绝迹状态。那么,我们今后怎么办?怎样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和艺术,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思考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前言
小民族、社会科学与人类文化(代序)
恒久的热点与曾经的“前言
一、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1.访谈鄂伦春自治旗吴涛旗长(2009年12月6日,北京中协宾馆)
2.访谈关金芳会长:怎样保护鄂伦春文化,促进民族发展(2009年8月20日)
3.访谈关小云局长:当前鄂伦春族”非遗“保护及社会热点问题(2015年12月11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原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本部校区办公室)
4.异族通婚与文化接触的非零合取向——鄂伦春族个案
5.人与地之纠葛:鄂伦春社会中的地域意识行为和功能
6.生态移民应注意对移民群体社会、文化型态的重新估价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个案
7.费孝通小民族思想初探——结合鄂伦春族研究实践
8.田野回望:“非遗”保护与“被保护者”的真实世界
——兼以东北渔猎、使鹿民为例
9.酒与“酒”之两难——基于鄂伦春族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变迁的分析

二、俄罗斯等地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1.俄罗斯萨米人传统物质文化
2.关于俄罗斯联邦扶持北方小民族的问题(节选)
3.俄罗斯北方小民族的现代化与民族过程
4.俄罗斯埃文吉地区纪行
5.瑞典萨米人及其驯鹿业考察报告
6.以养鹿为生的萨阿米人在瑞典的地位
7.一个变化中的民族——伊恩·惠特克谈萨阿米人
8.日本的阿伊努人

三、美国等地土著民族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1.美国印第安人政策的演变
2.圭亚那印第安妇女的生育习俗
3.曹瑛焕教授谈美国的朝鲜人和印第安人
4.哥斯达黎加印第安联合会纲领
5.阿根廷的印第安问题与政府政策
6.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土著居民的政策
7.圭亚那印第安人的困境与出路
8.今日美国印第安人
9.环境难民全球游走
10.原始部落语言难倒人类学家
……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