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学原理(新版)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245914
  • 作      者:
    [英],马歇尔,文思
  • 译      者:
    文思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马歇尔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深刻的理论写得通俗易懂,而且把握住了经济学这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精义,他提出的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以他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着支配地位,《经济学原理》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学习古典经济学的教材之一,也是曼昆等著名经济学家鼎力推荐的入门必读书。
展开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其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新古典经济学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马歇尔因此也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代表作有《经济学原理》《公民权与社会阶级》《工业经济学》《工业与贸易》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卷 导言
经济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涵盖的领域很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卷主要阐述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实质,经济学规律与自然科学规律的差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主要课题等内容。卷末还提及了经济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宗教和经济是形成人类社会的两种主要力量。本章我们主要阐述了三个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与贫困问题的关联,如何正确理解竞争的内涵。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有两种存在是形成它的主要力量,一个是宗教,另一个就是经济。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财富,它还研究人。经济学所涉及的对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务,是和我们衣食住行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经济学虽说是一门研究物质财富的学科,但它更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谋生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结果决定的。除此之外,能够对性格产生影响的,就只有人的宗教信仰了。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非宗教和经济的力量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但是宗教和经济的力量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就整个历史的情况来看,宗教和经济两者的力量比其他因素加起来都重要得多。
单就宗教和经济两者相比较,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显得无孔不入。一个人从自立起,他头脑里想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和生存有关的问题。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种种思考,和老板以及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东西总结起来,就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影响性格的因素中,一个人所赚的钱的多少,一点不比他赚钱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小。对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极端贫困的环境会严重影响他们才能的发挥,不管是在宗教,还是在感情方面都是如此。他们感受不到什么叫安稳,没有机会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对温馨的家庭氛围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宗教的意义也无法被他们获知。因为贫困,这些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会出现缺陷。
虽然贫穷不会必然带来祸患,但总体来说,“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我们现在研究贫困,就是为了研究很多人之所以平庸的根源。
2.经济学与贫困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也被当时的奴隶所接受。自基督教产生以来,它的教义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直到近年,随着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这种教义的内涵才被人们完全理解。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所谓的“下等人”是不是天生就该如此,难道他们注定了一生下来就要辛勤地劳动、付出,然后却一无所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却成了别人幸福生活的来源。
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实证明,贫困是造成愚昧的原因之一。随着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这种局面是可以解决的。机器的使用,将工人从沉重的工作负荷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始有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一些好的方针政策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施行。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技术类劳动者的数量迅速增多。他们的数量日益超过了纯粹靠体力生存的工人的数量,他们的属性已经不能再用“下等人”这个词语来定义了,他们很多人已经过上了比以前上流社会的人更加舒适的生活。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一个深刻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人是否生来就是平等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来分配这个世界的财富,而不是让一部分人承受贫穷的煎熬和劳动的枯燥?社会越发展,这个问题越凸显。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经济学家不能完全回答。这一部分要靠人本性中的道德力量和政治素质来解决;另一部分,经济学范围内的推论和证明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学流行的原因之一。
3.竞争
经济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一方面是很多人漠视了经济学与人类社会福祉的联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经济学研究的课题,都是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才开始出现的。例如,生产产业化之后出现的生产、分配、消费方面的改变。近代,人们逐渐在经济问题上摆脱了一些古代遗俗的约束,对自由的追求,对发展的追求使得经济学理论中的很多问题重新具备了重要的意义。其中,竞争就是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带来的企业的自由度和独立自主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很多人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方式跟之前旧的生产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竞争性的增强。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竞争是双方之间的较量,尤其是在商品销售价格方面的比较。这种竞争比过去显得更加普遍,但这只是近代产业相对次要的特征,不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现在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近代产业的特点。但就目前来说,已经知道的方面有:选择目标的自主性和惯性,细心和快速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
第三章 经济规律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第二卷 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财富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和必需品
第四章 收入与资本
第三卷 论需求及其满足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
第四章 需求弹性
第五章 一种物品不同用途的选择
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
第四卷 生产要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
第三章 人口的增长
第四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
第五章 工业训练
第六章 财富的增长
第七章 工业组织
第八章 分工及机械的影响
第九章 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
第十章 大规模生产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
第十二章 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
第五卷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一章 论市场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
第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
第四章 资金的投放与分配
第五章 各种需求与供给
第六章 混合企业各部门应分担的费用
第七章 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
第八章 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
第九章 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
第十章 从报酬递增规律看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第十一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
第十二章 垄断理论
第六卷 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章 分配概论
第二章 劳动工资
第三章 资本的利息
第四章 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
第五章 地租
第六章 土地租佃
第七章 分配总论
第八章 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
第九章 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