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1 运动、时间与空间
1.2 语言与思维
1.3 研究对象
1.4 英、汉、日的几个基本特征
2 运动事件的类型
2.1 运动
2.2 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2.3 意象图式与图式化
2.4 事件结构
2.4.1 路径
2.4.2 方式
2.4.3 物象与背景
2.5 运动事件的类型框架
2.5.1 泰尔米(Talmy)的框架理论
2.5.2 斯洛宾(Slobin)与克罗夫特(Croft)的框架理论
2.5.3 类型之外
2.6 附语的定义
2.7 英、汉、日的类型定义
2.8 逾界的概念
3 英、汉、日运动事件路径语义的表达
3.1 定义
3.2 动词
3.3 路径动词
3.4 背景路径动词
3.5 附语与介词
3.6 目标
3.6.1 “Until”“到”和“まで”
3.6.2 “に”和“へ”
3.7 方位词
3.8 补语
3.9 零编码
4 指示动词
4.1 矢量与边界
4.2 强制性程度
4.3 持续性与瞬间性
4.4 连接复合结构
4.5 语法地位
5 英、汉、日运动事件方式语义的表达
5.1 方式动词
5.2 方式的其他表达形式
5.3 拟声词与拟态词
5.4 方式表达与生命度
5.5 “Walk”“走”与“歩く”
6 复合动词结构与致使结构
6.1 复合动词结构
6.1.1 汉语复合动词结构
6.1.2 日语复合动词结构
6.1.3 事件整合适宜性
6.2 致使结构
6.2.1 语义构成
6.2.2 “把”字结构
6.2.3 方式和语序
6.2.4 共时性
6.2.5 置放事件
7 英、汉、日运动事件的整合
7.1 因言而思
7.2 动态与静态
7.3 语义的散布
7.3.1 系统与分工
7.3.2 路径语义的散布
7.3.3 方式语义的散布
7.3.4 方式与结果的互补
7.3.5 “路径+方式”
7.4 运动事件的切分
7.4.1 事件粒度
7.4.2 信息打包
7.4.3 构式
7.4.4 连续路径
7.4.5 信息含量
8 结语
8.1 句法与语义
8.2 定义与描述
8.3 共时与历时
8.4 语言与认知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