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巡洋舰之间战斗的第一阶段,“狮”号逐渐将航向转向南偏东南,以拉开双方的距离,因为双方在3 时54 分已接近到13000 码。希佩尔也逐渐向南转向。结果是双方继续呈平行航线向南航行。英德双方几乎同时向对方开火——3 时48 分。德舰炮火异常精准。由于贝蒂的军舰在西方明亮的天空下非常易于辨认,德军战列巡洋舰仅用了几分钟,就测得了准确的距离。到4 时8 分,德舰已取得了约14 次命中,而己方仅被击中3 次。一枚击中“狮”号的炮弹仅差分毫就会造成致命的后果。下午4 时,这枚大口径炮弹击穿了Q 炮塔(中部炮塔)的顶部装甲——查特菲尔德对当时的情景有如下描述:
炮弹将半个炮塔顶炸飞到空中,落下时又重重地砸在上甲板上。爆炸引燃了装填篮内的发射药,后者正要被送入炮膛。爆炸及其引起的火灾,杀死了炮室和工作间内的所有官兵。炮室内燃烧的发射药,并没有立即引燃装载在炮塔下方装填篮里的其他发射药;但是炮塔内肯定有大量正在焖烧的物体,只需一点干燥的空气就会立即爆燃成火焰。当战列巡洋舰队转向180 度向北航行时(炮塔被击中后20 分钟至30 分钟),由于呈顶风航行状态,气流灌进了炮塔。就在此时,处于弹药升降机内的8 个发射药包被引燃,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烈焰直冲上主桅的高度……炮塔发射药舱和炮弹舱内的乘员——大约70 人——几乎在一瞬间全部阵亡……舰体内部的火焰直达住舱甲板……
“我们都捂住了眼睛”,“恩加丹”号上的一名海军飞行上尉G. 唐纳德(G.Donald)写道,“同时大声喊:‘哦天啊——‘狮’号完了!’但是它并没有完,很快,‘恩加丹’号靠近‘狮’号,并向它致以三次欢呼,而贝蒂就站在露天舰桥上向我们挥舞他的帽子。那真是动人的一刻!”“狮”号的Q 炮塔被击中后,炮塔指挥官,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F. J. W. 哈维(F. J. W. Harvey)虽然已经受了致命伤(据传他的双腿均被炸断),仍然执行了旗舰长查特菲尔德发来的命令。他竭力爬到传声筒,用尽最后的力量,命令弹药处理室内的水兵关闭发射药舱舱门,并向发射药舱注水,所以后来爆燃的大火虽然弥漫了整个炮塔,并冲上了天空,但未波及发射药舱内的药包。哈维的英勇行为(他因此被追授维多利亚勋章)拯救了贝蒂的旗舰,避免了它重蹈战列线中最后一艘军舰“不倦”号的命运。德舰的一次齐射中,有三枚炮弹击中了“不倦”号的上甲板(4 时2 分),并在舰体内爆炸,该舰立即偏离航线并从舰艉开始下沉。德舰的第二次齐射又击中了它舰艏炮塔附近。在紧接着发生的第二次爆炸后,该舰于4 时5 分倾覆,消失在高度达到其桅杆两倍的黑色烟云中。57 名军官和960 名水兵阵亡;仅有两人被一艘德军雷击舰救起。查特菲尔德爵士对“不倦”号的损失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这是令人沮丧的一刻。不过相比第一分队的其他军舰,‘不倦’号排水量较小,防护也较弱,因此还不算是严重的战术损失。”
第5 战列舰中队一直以全速从舰艉方向追赶贝蒂,终于在4 时6 分投入战斗。德国官方史评论道:“如同九头蛇一般,英国海军多出了4 艘比刚刚损失掉的‘不倦’号火力强大得多的军舰。”埃文- 托马斯率领的,是大舰队中炮术最佳的中队之一。虽然投入战斗时,它们距德舰尚在19000 码开外,超出了主炮最佳射距,但它们很快取得了命中。它们的目标一直被雾霭和烟尘遮蔽,只能看见炮口的闪光,即便如此,第5 战列舰中队还是显示了精湛的炮术。4 艘超级无畏舰上的15 英寸主炮,得到了舰上装备的最现代化火控设备的支持,同时也因希佩尔正全力与贝蒂的战列巡洋舰交战,所以埃文- 托马斯中队快速而精准的炮火很快开始奏效。到4 时16 分,位于德军战列线末尾的“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已被命中多次,并造成战损。
当贝蒂得知,埃文- 托马斯已经参战,并在狠狠打击德国后卫舰艇时,他开始试图靠近敌人,集中火力于希佩尔的前卫力量。4 时12 分,他转向东南方向。希佩尔此时仍保持了他南偏西的航向。双方战列巡洋舰队因此迅速拉近了距离,从4 时15 分至4 时43 分,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也都十分坚决”(引自贝蒂的报告)。也就是在这一阶段,贝蒂遭受了半小时内的第二次重大损失。在5 分钟内,“玛丽女王”号受到了“德弗林格”号和“塞德利茨”号,在14500 码到15800码距离上的集火打击。4 时26 分,一枚陡直下落的炮弹击中了它Q 炮塔侧面的甲板。一团红色的火焰瞬间席卷了它的前部舰体,同时前部弹药舱发生了殉爆,随后中部弹药舱发生更剧烈的爆炸。军舰被一折两半,消失在直升入一千英尺高空的巨大烟云中。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这艘骄傲而优雅的军舰,是它高高抬起的舰艉,螺旋桨还在慢慢地转动。在驱逐舰“顽固”号(Obdurate)上目睹这一可怕景象的舰长奥拉姆(Oram)发现,“这震撼的一幕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人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魔术师揭开了托盘上的黑色幕布——里面什么也没有”。57 名军官和1209 名水兵随“玛丽女王”号沉没;后来只打捞起20 名幸存者。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一直平静地站在无保护的舰桥上指挥的贝蒂,对他的旗舰长道出了那条恰如其分的著名评论:“我们这些该死的军舰今天出了些问题。”
那些没有亲眼目睹这两起灾难的人,根本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惨剧。“铁公爵”号上的一名引擎技术人员回忆说,不久后,当军舰驶经其中一艘战列巡洋舰的残骸时,“每个人都兴奋地大声欢呼,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一艘德国军舰”。
【摘自第80至第82页】
序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部 日德兰海战 (1916 年5 月31 日—6 月1 日)
第一章 杰利科的战术:大舰队战斗训令(日德兰前夕)
第二章 日德兰:战列巡洋舰的战斗(1916 年5月31日,下午5 时56 分前)
第三章 战列舰队的战斗(5 月31 日,下午5 时56 分—约晚上9 时)
第四章 日德兰:夜间战斗(5月31日,晚上约9 时—6月1日午前)
第二部 日德兰海战:余波(1916 年6—11 月)
第五章 日德兰:比较与反思.
第六章 日德兰:评价(1916 年6—7月)
第七章 日德兰之后的改革(1916 年6—9 月)
第三部 第一阶段的结束(1916 年8—12 月)
第八章 日德兰之后的大舰队 (1916 年8—11 月)
第九章 贝尔福—杰克逊时代的结束(1916 年11—12 月)
附录A 大舰队序列
附录B 德军舰队序列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