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学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7328494
  • 作      者:
    夏廷毅,张玉蛟,王绿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夏廷毅教授、张玉蛟教授、王绿化教授均为我国肿瘤放射外科学领域著名专家,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组织我国众多相关领域一线人员、资深专家共同编写。

★本书对该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引领读者从中学习到放射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放射外科的优化策略,为放射外科的应用推广起到导向作用。

★内容科学、新颖,病例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图文并茂,紧密贴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夏廷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原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客座教授,军队国家临床重点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全军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放射肿瘤协会(ASTRO)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863、首都卫生科研发展专项、总后卫生部重大专项等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央保健特殊贡献奖、北京医学会突出贡献奖,及军队医学科技先进个人、北京医学会领军人物及先进个人以及中华医学会“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等称号。


张玉蛟: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ASTRO FELLOW),MD安德森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终身教授,博士后导师,立体放射外科中心主任。提出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和立体导向放射外科(SABR)结合在早期到晚期肿瘤的运用,首创了“I-SABR” 名称、理论和策略。 

    担任美国肿瘤中心联盟 (NCCN)规范诊治指南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成员、美国放射科学院肺癌专家组主席、国际质子重离子治疗协会(PTCOG)胸部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获得美国放射肿瘤学会院士称号(ASTRO Fellow 2018)和美国顶级肿瘤医师奖(America's Top Oncologists)、美国顶级放射医师奖(America's Top Radiologist)、 美国顶级医师奖(America's Top Physicians Award)等荣誉;聚焦于肺癌放射外科治疗、免疫放射外科、质子治疗等领域,居国际领衔地位。发表250余篇SCI英文专业文章、综述、专著,总影响因子逾1 500,其中120余篇超过5分以上,单篇论文引用超过450次(The Lancet Oncology,2015)。主持了多项美国的科研课题,总经费逾900万美元。


王绿化: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专家委员会指导委员,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放射肿瘤科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主编,Lung Cancer等多种杂志编委。

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专业30余年,擅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等课题,参与或负责的课题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惠民工程等多项大奖,是领军人才。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主编专著3部,获得多项奖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放射外科技术发展 /1

第二节 放射外科概念内涵 /2

第三节 放射外科作用地位 /3

第四节 放射外科未来前景 /4

第二章 放射外科生物与免疫/7

第一节 放射外科生物学基础 /7

一、 放射外科肿瘤杀伤效应 /7

二、 放射外科血管损伤效应 /9

三、 放射外科正常组织损伤 /10

四、 放射外科中常见肿瘤生物学分析 /10

五、 重离子放射外科生物学特性 /12

第二节 放射外科生物学模型 /13

一、 概述 /13

二、 放射生物模型 /14

三、 从临床数据获取模型参数的方法 /15

四、 模型拟合的临床数据选择 /15

五、 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16

六、 讨论和结论 /20

第三节 放射外科与免疫 /22

一、 放射外科免疫效应 /22

二、 放射外科免疫机制 /24

三、 远隔效应的剂量模式 /24

四、 临床中放疗与免疫的合理搭配使用 /25

第三章 放射外科物理学/34

第一节 放射外科射野物理特征 /34

一、 小射野的定义 /34

二、 小射野的相对剂量学 /35

三、 小射野剂量测量的探测器 /38

第二节 放射外科处方剂量原则 /39

一、 放射外科治疗的处方剂量 /40

二、 放射外科治疗处方剂量推荐 /40

三、 正常组织耐受剂量 /40

第三节 放射外科治疗的质量保证 /42

一、 模拟定位QA /.43

二、 治疗计划QA /.44

三、 计划验证 /44

四、 记录和验证系统 /44

五、 在线成像及影像配准 /44

六、 放射外科治疗机器的QA /.44

七、 不确定性 /51

第四章 放射外科设备与技术/55

第一节 γ 刀 /.55

一、 γ 刀的起源和发展 /.55

二、 设备介绍 /56

第二节 X 刀 /72

一、 X 刀的定义及设备要求 /72

二、 设备介绍 /73

第三节 放射性粒子技术 /89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发展历史 /89

二、 放射性粒子的种类 /90

三、 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与质量

验证系统 /91

四、 放射性粒子植入常用影像引导技术 /91

第四节 质子、重离子技术 /.93

一、 质子治疗技术 /93

二、 重离子治疗技术 /105

第五章 临床应用路径/ 114

第一节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114

一、 放射外科设备选用 / 114

二、 放射外科治疗适应证选择 / 114

三、 靶区勾画原则 / 115

四、 处方剂量要求 / 116

五、 肿瘤放射外科随访与疗效评价 / 117

第二节 技术操作流程 / 118

一、 治疗体位固定 / 118

二、 脏器运动管理 / 119

三、 定位扫描技术 /121

四、 治疗计划设计 /122

五、 治疗验证和精准施照 /124

第三节 金标植入操作规程 /125

一、 金标植入病例选择与适应证 /125

二、 金标植入步骤 /125

三、 并发症处理及经验分享 /127

第四节 人员培训资质认证 /128

一、 放射外科医师培训制度 /128

二、 放射外科物理师培训制度 /128

三、 放射外科治疗师培训制度 /129

第六章 疗效评价标准/132

第一节 主要影像技术 /132

一、 CT 成像技术 /132

二、 MRI 成像技术 /.133

三、 PET/CT 成像技术 /.134

第二节 临床结果评价标准 /136

一、 基于形态学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136

二、 基于形态学与功能学的肿瘤疗效

评价标准 /139

三、 基于功能学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140

四、 影像组学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143

第三节 临床结果评价难点 /144

一、 选择何种标准进行评价 /144

二、 选择哪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评价 /144

三、 如何鉴别肿瘤残存或复发、肿瘤周围放射性炎症 /144

第七章 颅内良恶性肿瘤/146

第一节 颅内良性肿瘤 /146

一、 颅内良性肿诊断要点 /146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48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150

第二节 脑胶质瘤 /160

一、 脑胶质瘤诊断要点 /160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60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161

第三节 颅内继发恶性肿瘤 /163

一、 脑转移瘤诊断要点 /163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63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164

第八章 肺癌及肺转移癌/173

第一节 周围型肺癌 /173

一、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要点 /173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74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175

第二节 中心型肺癌 /186

一、 中心型肺癌 /186

二、 超中央型肺癌 /188

第三节 肺转移癌 /189

一、 肺转移癌诊断要点 /189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90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191

第九章 肝癌及肝转移癌/197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 /197

一、 原发性肝癌诊断要点 /197

二、 手段选择原则 /199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00

第二节 肝转移癌 /208

一、 疾病诊断要点 /208

二、 治疗手段选择原则 /208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09

第十章 胰腺癌/218

一、 疾病诊断要点 /218

二、 手段选择原则 /219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21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229

第一节 前列腺癌诊断要点 /229

第二节 手段选择原则 /231

一、 治疗手段 /231

二、 治疗手段选择 /231

第三节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32

一、 临床操作路径 /232

二、 临床治疗结果 /235

三、 不良反应及处理 /238

第十二章 腹膜后肿瘤/241

第一节 肾细胞癌 /241

一、 肾细胞癌诊断要点 /241

二、 治疗手段选择原则 /242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43

第二节 肾盂 输尿管癌 /244

一、 肾盂输尿管癌诊断要点 /244

二、 治疗手段选择原则 /245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46

第三节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247

一、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要点 /247

二、 治疗手段选择原则 /248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49

第十三章 脊柱肿瘤/252

一、 脊柱肿瘤诊断要点 /252

二、 手段选择原则 /252

三、 放射外科临床实践 /253

第十四章 特殊射线临床应用/260

第一节 质子治疗 /260

一、 头颈区域 /260

二、 胸部区域 /261

三、 腹盆腔区域 /262

第二节 碳离子治疗 /263

一、 临床研究的发展 /263

二、 临床研究结果 /263

第三节 放射性粒子治疗 /266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法 /266

二、 前列腺癌的放射粒子植入治疗 /268

三、 复发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

挽救治疗 /2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