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6G(从通信到多能力融合的变革)/6G新技术丛书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1466267
  • 作      者:
    编者:刘光毅//秦飞//张建华//孙程君//吴建军等|责编:李树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面向2030年商用的6G将是支撑“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社会发展愿景的基础设施,6G除了对传统的通信能力进行进一步增强,更需要构建新的能力维度,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大数据、安全等能力的一体融合设计,通过按需服务的方式,实现多能力服务质量(QoS)的端到端保障,更好地满足6G差异化和碎片化业务场景的需求。本书首先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从5G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概述6G发展和演进的驱动力,归纳和汇总了全球从事6G研究的主要机构、组织、项目和企业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且从愿景、需求、频率、网络架构等角度展望了如何定义6G;然后围绕传统通信网络的容量、效率、覆盖等的优化,介绍了6G无线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技术方向,包括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智能超表面(RIS)、AI使能的空口、先进的全双工、正交时频空调制(OTFS),以及通信和感知的融合、零功耗通信等;最后从整个网络架构的角度,着重介绍了空天地融合,以及6G多能力融合移动网络架构的设计。
展开
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规律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2 我国对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贡献
1.2.1 1G空白
1.2.2 2G跟随
1.2.3 3G突破
1.2.4 4G并跑
1.2.5 5G领先
1.2.6 6G启航
1.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5G发展现状与挑战
2.1 5G概述
2.1.1 无线接入网(RAN)架构
2.1.2 空口设计
2.1.3 核心网服务化和网络切片
2.1.4 移动边缘计算
2.2 标准演进
2.3 5G的频率
2.4 5G的商用网络部署
2.5 5G的业务发展
2.6 5G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6.1 “开源”
2.6.2 “节流”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为什么要研究6G
3.1 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3.1.1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驱动
3.1.2 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驱动
3.2 移动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3.2 新应用场景和新业务的需求
3.3 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推动
3.3.1 ICDT深度融合
3.3.2 新的硬件及其解决方案
3.4 现有网络的问题和挑战
3.4.1 分层协议栈成为新的瓶颈
3.4.2 持续演进的网络切片
3.4.3 固化的网络架构
3.4.3 5G网络的高功耗
3.4.4 高度复杂的运维管理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6G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4.1 6G研究的形势综述
4.2 6G国内研究进展
4.2.1 中国移动
4.2.2 华为
4.2.3 中信科移动
4.2.4 中兴
4.2.5 vivo
4.2.6 OPPO
4.3.7 IMT-2030推进组
4.2.7 科学技术部6G推进组
4.2.8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4.2.9 6GANA
4.3 6G研究的国外进展
4.3.1 欧洲研究团体和机构
4.3.2 韩国
4.3.3 日本
4.3.4 美国Next G
4.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如何定义6G
5.1 业界关于6G观点的概述
5.1.1 第一个6G的代表性观点——6G就是太赫兹
5.1.2 第二个代表性观点——6G就是卫星通信
5.1.3 第三个代表性观点——6G就是AI
5.1.4 第四个代表性观点——6G就是语义通信
5.2 6G愿景与需求
5.3 6G频率
5.4 6G网络架构展望
5.4.1 按需服务
5.4.2 至简
5.4.3 柔性
5.4.4 智慧内生
5.7.5 安全内生
5.4.6 数字孪生
5.4.7 6G网络架构概览
5.5 空口技术
5.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系统
6.1 MIMO技术的背景
6.1.1 MIMO技术及超大规模天线技术
6.1.2 集中式超大规模天线系统
6.1.3 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系统
6.2 分布式MIMO系统的演进及技术特征
6.2.1 分布式MIMO系统的演进
6.2.2 无蜂窝MIMO系统及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的技术特征
6.3 无蜂窝MIMO系统介绍
6.3.1 TDD模式
6.3.2 FDD模式
6.3.3 可拓展模式
6.4 无蜂窝MIMO系统及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的关键技术
6.4.1 用户接入点关联、导频分配及信道估计
6.4.2 上行与下行信号处理技术
6.4.3 网络同步与校准
6.4.4 毫米波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技术
6.5 无蜂窝MIMO系统的网络部署
6.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超表面
7.1 概述
7.2 硬件材料与电磁调控
7.2.1 智能超表面硬件结构
7.2.2 智能超表面调控机理
7.2.3 相位离散化选择
7.2.4 智能超表面研究硬件原型
7.3 信道模型
7.3.1 模型假设及设计原则
7.3.2 RIS物理模型抽象
7.3.3 MHCM RIS信道模型
7.4 RIS辅助的无线通信
7.4.1 性能评估分析
7.4.2 预编码与波束赋形
7.4.3 级联信道信息获取
7.5 RIS网络部署与性能评估
7.5.1 RIS网络部署
7.5.2 性能仿真与测试
7.6 RIS发展趋势展望
7.7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AI使能的空口技术
8.1 AI使能的空口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8.1.1 AI使能的物理层技术
8.1.2 AI使能的空口技术的标准化演进
8.2 AI使能的信道估计
8.2.1 传统信道估计
8.2.2 算法框架
8.2.3 模型选择
8.2.4 算法设计
8.2.5 性能分析和讨论
8.3 AI使能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8.3.1 终端信道信息反馈
8.3.2 评价指标
8.3.3 用于反馈的信道信息
8.3.4 算法设计
8.3.5 性能结果
8.4 AI使能的毫米波波束管理
8.4.1 终端侧AI波束管理
8.4.2 基站侧AI波束管理
8.4.3 硬件平台终端波束管理方案验证
8.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新型双工(Advanced Duplex)
9.1 驱动因素和趋势
9.2 主要技术问题、挑战和适用场景
9.3 自干扰删除关键技术
9.3.1 全双工收发机框架
9.3.2 自干扰信号模型
9.3.3 天线域自干扰抑制
9.3.4 射频域自干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