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台站介绍
1.1 概况
1.2 定位与目标
1.3 研究领域
1.4 研究设施
1.5 研究成果
第2章 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
2.1 概述
2.2 鹰潭站长期观测采样地介绍
2.2.1 第一综合观测场(水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2 第二综合观测场(水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3 第一辅助观测场(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4 第二辅助观测场(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5 第三辅助观测场(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6 站区第一调查点(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7 站区第二调查点(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8 站区第三调查点(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2.9 站区第四调查点(土生长期观测采样地)
2.3 鹰潭站长期联网观测设施
2.3.1 农田土壤水碳通量观测设施
2.3.2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
2.3.3 大气沉降观测塔
2.3.4 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2.3.5 植物生长节律观测系统
第3章 鹰潭站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1 生物观测数据
3.1.1 农田复种指数
3.1.2 农田灌溉制度
3.1.3 作物耕层生物量
3.1.4 主要作物收获期植株性状
3.1.5 作物收获期测产
3.1.6 主要生育期动态观测
3.1.7 元素含量与能值
3.1.8 作物叶面积与地上生物量动态观测
3.2 土壤观测数据
3.2.1 土壤交换量
3.2.2 土壤养分
3.2.3 土壤速效微量元素
3.2.4 剖面土壤机械组成
3.2.5 剖面土壤重金属全量
3.2.6 剖面土壤微量元素
3.2.7 剖面土壤矿质全量
3.2.8 剖面土壤容重
3.3 水分观测数据
3.3.1 土壤水分数据集
3.3.2 地表水、流动水、灌溉水水质状况
3.4 气象观测数据
3.4.1 气象自动观测数据
第4章 鹰潭红壤站特色研究数据集
4.1 旱地红壤质量演变与肥力提升
4.2 AMF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4.3 典型红壤水稻土肥力与微生物演变
4.3.1 土壤pH和养分含量
4.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