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
1.2 生态水文学研究
1.3 蒸散耗水
1.4 生态用水与生态需水
1.5 干旱区植被的水分利用与生态重建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及其生态问题
2.1.1 甘肃民勤地区
2.1.2 新疆阜康地区
2.2 甘肃民勤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地貌
2.2.3 土壤
2.2.4 植被
2.2.5 气候
2.2.6 水文
2,2.7 历史沿革和社会经济
2.3 新疆阜康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3.1 地理位置
2.3.2 地貌
2.3.3 气候
2.3.4 地表水与地下水
2.3.5 土壤
2.3.6 植被
2.3.7 土地利用历史
2.4 研究方法
2.4.1 野外调查
2.4.2 生理生态观测
2.4.3 土壤分析
2.4.4 植被数量分析
2.4.5 遥感影像分析
第3章 新疆阜康主要植被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1 平原区植物群落类型
3.1.1 含43个样方的研究区植被的TWINSPAN分类结果
3.1.2 舍107个样方的研究区植被的TWINSPAN分类结果
3.2 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
3.2.1 43个样方的DCCA排序结果
3.2.2 样方的DCA排序结果
3.3 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3.4 荒漠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性
3.4.1 荒漠植物群落对土壤条件的指示性
3.4.2 梭梭与琵琶柴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温带黏土荒漠的生态适应性
3.5 小结
第4章 新疆阜康荒漠-绿洲环境因子空间格局
4.1 植被景观空间格局
4.2 平原区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异
4.2.1 地形
4.2.2 地下水埋藏深度
4.2.3 土壤总盐
4.2.4 土壤总有机碳(TOC)
4.2.5 土壤质地
4.2.6 各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异及景观格局成因分析
4.3 基于植被-环境关系的人工绿洲植被景观复原
4.4 小结
第5章 新疆阜康荒漠-绿洲景观动态与过程
5.1 平原区不同时期的植被状况
5.2 景观动态
5.2.1 景观分类与制图
5.2.2 景观斑块类型面积变化
5.2.3 解译精度检验
5.3 景观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
5.3.1 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
5.3.2 建成区的变化
5.3.3 耕地的变化
5.3.4 盐化土地的变化
5.3.5 沙化土地的变化
5.4 小结
第6章 甘肃民勤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
6.1 景观分类与制图
6.2 主要斑块类型面积变化
6.3 景观斑块形状特征的动态变化
6.4 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6.4.1 斑块转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6.4.2 景观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新疆阜康荒漠优势植物群落蒸腾耗水
7.1 梭梭群落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7.1.1 单株梭梭叶面积(LA)的观测与估算
7.1.2 生长季内单株梭梭叶面积变化规律与模拟
7.1.3 梭梭群落叶面积指数(LAI)估算
7.1.4 两种荒漠环境中梭梭的生理活动
7.1.5 叶水平上梭梭日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7.1.6 梭梭群落在一个生长季中的蒸腾量估算
7.1.7 稀疏梭梭群落的水分平衡与可能植株密度
7.2 琵琶柴群落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7.2.1 琵琶柴群落叶面积的估算
7.2.2 琵琶柴群落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7.3 水分消耗与荒漠植被的恢复
7.4 小结
第8章 甘肃民勤主要荒漠植物种蒸腾耗水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
8.1 研究意义与原理
8.1.1 植物蒸腾耗水特征研究意义
8.1.2 蒸腾观测原理
8.2 各植物种的年内和年际蒸腾特征
8.2.1 各植物种在一个生长季内的蒸腾特征对比
8.2.2 各植物种年际蒸腾耗水特征对比
8.3 地下水埋深对年内和年际蒸腾耗水特征的影响
8.3.1 地下水埋深对年内蒸腾耗水特征的影响
8.3.2 地下水埋深对年际蒸腾耗水特征的影响
8.4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环境因子对年内燕蒸腾耗水的影响
8.5 关于民勤地区荒漠植被蒸腾观测的讨论
8.5.1 假蒸散及其修正
8.5.2 蒸渗仪方法的局限性
8.5.3 数据处理方法
8.6 小结
第9章 甘肃民勤主要植被生态用水及其动态
9.1 民勤地区主要荒漠植被类型的需水强度
9.1.1 白刺荒漠的需水强度估算
9.1.2 柽柳荒漠林的需水强度估算
9.1.3 梭梭人工林的需水强度估算
9.1.4 沙枣人工林的需水强度估算
9.1.5 盐化荒漠的需水强度估算
9.1.6 其他荒漠植被类型的需水强度估算
9.2 农田的需水强度
9.3 民勤地区的生态用水和植被系统用水估算
9.4 用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与动态
9.5 阜康地区的生态用水估算
9.5.1 阜康地区主要荒漠植被类型的需水强度估算
9.5.2 阜康地区农田的需水强度
9.5.3 阜康绿洲-荒漠系统的生态用水和植被系统用水估算
9.6 关于生态用水强度和民勤地区荒漠植被的讨论
9.6.1 地下水位对白刺群落的分布及盖度的影响
9.6.2 关于梭梭人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