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进展丛书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17527
  • 作      者:
    编者:王辉//楼紫阳//牛静|责编:卢萌萌//刘兴春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渗滤液的来源、特性、危害以及管理现状,渗滤液处理发展阶段及常见工艺,好氧梯度压力处理技术开发,微电解、膜分离深度处理技术,膜滤浓缩液特征识别、风险评估以及E+-微纳米臭氧关键技术开发等,旨在从渗滤液整个处理流程角度总结和开发“高效低耗”渗滤液处理技术。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垃圾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控、渗滤液处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再生资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渗滤液来源特性
1.1.1 渗滤液来源
1.1.2 渗滤液特性
1.1.3 渗滤液危害
1.2 渗滤液管理现状
1.2.1 国外渗滤液管理现状
1.2.2 国内渗滤液管理现状
1.3 渗滤液处理发展阶段及常见工艺
1.3.1 渗滤液处理发展阶段
1.3.2 渗滤液处理常用生物工艺
1.3.3 渗滤液处理常用物化工艺
1.3.4 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
第2章 高浓度渗滤液好氧梯度压力处理技术
2.1 深井曝气高效生物技术概述
2.1.1 深井曝气高效技术发展历程
2.1.2 深井曝气技术原理
2.2 梯度压力装置设计与运行
2.2.1 概述
2.2.2 设计原理
2.2.3 运行情况
2.3 梯度压力装置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2.3.1 低温条件下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2.3.2 常温条件下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2.4 梯度压力装置处理渗滤液机制
2.4.1 溶解性有机物特性表征
2.4.2 梯度压力装置运行限制因素分析
2.5 梯度压力深井曝气工程概况
2.5.1 工程简介
2.5.2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效能对比
第3章 纳米铁粉-活性炭微电解深度处理技术
3.1 纳米铁粉-活性炭微电解技术原理
3.2 超细/纳米铁粉-活性炭微电解处理效能
3.2.1 不同粒径影响
3.2.2 温度影响
3.2.3 曝气量影响
3.2.4 初始pH值影响
3.2.5 铁粉投加量影响
3.2.6 固液比影响
3.2.7 初始CODCr浓度影响
3.3 18μm铁碳微电解降解CODCr过程响应面优化
3.3.1 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3.3.2 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3.3.3 响应面曲线分析
3.3.4 分析结果优化
3.4 超细/纳米铁粉-活性炭处理渗滤液DOM特性分析
3.4.1 分子量分布
3.4.2 荧光特征变化
3.4.3 GC-MS分析
3.5 超细/纳米铁粉-活性炭处理污泥成分分析
3.5.1 XRD图谱
3.5.2 FT-IR图谱
3.5.3 SEM分析
3.6 渗滤液生物尾水超细铁碳微电解中试试验
3.6.1 水样来源及水质分析
3.6.2 磁化铁碳微电解处理渗滤液生物尾水
3.6.3 文丘里真空负压铁碳微电解处理渗滤液生物尾水
第4章 膜深度处理技术
4.1 膜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4.1.1 发展历程
4.1.2 工艺原理
4.2 好氧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渗滤液
4.2.1 处理渗滤液效能
4.2.2 针对渗滤液的特定平板微滤膜制备
4.2.3 膜污染机理研究
4.2.4 污泥脱水上清液的膜浓缩处理
4.3 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渗滤液
4.3.1 纳滤膜分离研究
4.3.2 反渗透膜分离研究
第5章 渗滤液浓缩液特征识别及风险评估研究
5.1 浓缩液基本理化指标
5.1.1 浓缩液样品来源
5.1.2 常规理化指标识别
5.1.3 重金属特征识别
5.2 浓缩液新型污染物分布特征
5.2.1 农药特征分布
5.2.2 抗生素特征分布
5.2.3 抗性基因特征分布
5.3 新型污染物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5.3.1 重金属与其他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5.3.2 农药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5.3.3 抗生素/抗性基因与常规指标相关性分析
5.4 浓缩液风险评估
5.4.1 重金属毒性风险及排放估计
5.4.2 农药生态风险及排放估计
5.4.3 抗生素生态风险及排放估计
第6章 渗滤液浓缩液关键处理技术进展
6.1 转移处置
6.1.1 填埋场回灌技术
6.1.2 焚烧技术
6.2 就地减量技术
6.2.1 蒸发技术
6.2.2 多级膜减量技术
6.2.3 膜蒸馏技术
6.3 就地无害化处理技术
6.3.1 混凝沉淀技术
6.3.2 高级氧化技术
第7章 渗滤液浓缩液臭氧氧化强化技术进展
7.1 微纳米臭氧氧化技术
7.2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7.2.1 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7.2.2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7.3 基于臭氧氧化的协同耦合技术
7.3.1 超重力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7.3.2 过氧化氢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7.3.3 紫外光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7.3.4 电化学协同臭氧耦合技术
第8章 微纳米臭氧降解浓缩液有机物效能
8.1 臭氧影响条件优化
8.1.1 气泡尺寸影响
8.1.2 臭氧投加量影响
8.1.3 初始pH值影响
8.1.4 反应时间影响
8.2 有机物转化过程特性
8.2.1 不同组分特征变化
8.2.2 分子量特征变化
8.3 活性物质作用效能分析
8.3.1 气含率
8.3.2 溶解臭氧浓度
8.3.3 羟基自由基
第9章 电化学协同微纳米臭氧降解浓缩液有机物效能
9.1 耦合作用效能及影响因素
9.1.1 初始pH值影响
9.1.2 电流密度影响
9.1.3 极板位置影响
9.1.4 通电模式影响
9.2 有机物转化过程特性
9.2.1 不同组分特征变化
9.2.2 等效双键特征变化
9.2.3 分子水平特征变化
9.3 典型新型污染物去除效能
9.3.1 诺氟沙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