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部湾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质地貌
一、海岸带
二、海底地貌
第三节 气候
一、气温
二、降水量
三、光合有效辐射(PAR)
第四节 水文
一、温度与盐度
二、河流与河口
三、潮汐、余流和波浪
四、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
五、海表面风场
六、海表面流场
第五节 生物资源与环境要素
一、渔业资源
二、浮游植物
三、浮游动物
四、叶绿素a浓度(Chl-a)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调查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北部湾渔业资源科学考察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北部湾渔业资源科学考察的目标
第三节 调查船信息
第四节 渔业资源生物调查内容
一、调查依据
二、样品采集
三、样品处理
四、调查与测量要素
第五节 调查评价指标
一、资源量与资源密度
二、相对重要性指数
三、生物多样性指数
第六节 渔业生物学分析
一、体长、体重关系
二、性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肛长
三、摄食习性分析
四、摄食生态位与摄食营养级
五、稳定同位素测定与分析
第七节 生态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渔业资源种群结构
第一节 渔业资源概况
一、渔获组成
二、资源密度
第二节 鱼类资源结构
一、鱼类种类组成
二、鱼类优势种
三、鱼类多样性
四、鱼类资源密度
五、优势种鱼类资源结构
第三节 头足资源结构
一、头足类种类组成
二、头足类多样性
三、头足类资源密度
四、重要头足类——中国枪乌贼资源结构
第四节 甲壳类资源结构
一、甲壳类种类组成
二、甲壳类多样性
三、甲壳类资源密度
四、重要甲壳类——猛虾蛄资源结构
第五节 重要贝类——长肋日月贝资源结构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鱼类优势种群体结构
第一节 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Bloch,1795)]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二节 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Temminck et al.,1844)]
一、2010—2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三节 蓝圆够[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al.,1843)]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四节 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Bloch,1793)]
一、2010—22011年渔获
二、2018#-渔获
第五节 鹿斑鲾[Secutorruconius(Hamilton,1822)]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六节 发光鲷[Acropomajaponicum(Gtinther,1859)]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七节 条纹蜊[Terapon theraps(Cuvier,1829)]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八节 日本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Temminck et al.,1 844)]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九节 斑鳍白姑鱼[Pennahiapawak(Lin,1940)]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十节 黄带绯鲤[Upeneus sulphureus(Cuvier,1829)]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第十一节 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Lacepede,1802)]
一、2010—2011年渔获
二、2018年渔获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北部湾常见渔获种类营养结构
第一节 北部湾主要渔获种类营养结构
一、主要渔获种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二、北部湾鱼类群落生态位特征
第二节 北部湾重要渔业生物食性与生态位
一、北部湾重要贝类——长肋日月贝的食性与同位素特征
二、北部湾中上层鱼类——宝刀鱼的食性与营养级
三、北部湾中下层鱼类——日本带鱼的食性与营养级
四、北部湾底层鱼类——多齿蛇鲻的食性与营养级
五、北部湾重要头足类——中国枪乌贼的食性与营养级
六、北部湾重要甲壳类——猛虾蛄的摄食习性
七、稳定同位素与胃含物分析在海洋生物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