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改革探索进程
第1章 走中国道路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1.1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两个背景
1.2 自贸试验区建设初衷和中国特色
1.3 自贸试验区七大改革领域和成效
1.4 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当好全国标杆
1.5 自贸试验区的新格局、新使命和新作为
第2章 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体制改革
2.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内涵
2.2 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领域的改革探索
2.3 全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进程
2.4 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
第二篇 实施路径研究
第3章 外资负面清单管理 借鉴和中国的选择
3.1 负面清单管理理念和应用价值
3.2 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 借鉴
3.3 中国推进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选择
第4章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初期实践和政策评估
4.1 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管理的实践
4.2 对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2013年版)的评估
4.3 编制新版负面清单的改进方向
第5章 产业分类法与负面清单产业分类选择
5.1 产业与产品分类标准体系
5.2 服务产业分类标准
5.3 中国产业与产品分类标准体系
5.4 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产业分类的思考
第6章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2014年版)的实践和政策评估
6.1 负面清单(2014年版)的法理依据和基本框架
6.2 负面清单(2014年版)较负面清单(2013年版)的改进之处
6.3 负面清单(2014年版)的改进方向
6.4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第7章 服务业开放度评估与风险防范
7.1 对服务业的限制措施和开放程度
7.2 负面清单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与风险
7.3 如何完善优化负面清单管理
7.4 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开放的思考
第8章 工商登记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
8.1 上海自贸试验区工商登记改革的作用
8.2 上海自贸试验区工商登记改革的主要内容
8.3 工商登记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8.4 工商登记改革成效和可复制推广经验
第9章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版)的分析和对策建议
9.1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文本分析
9.2 市场准入相关改革的内在逻辑
9.3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第10章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与BIT负面清单
10.1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的评述
10.2 BIT负面清单及其与《指导目录》(2011年版)的比较分析
10.3 中美BIT谈判中方负面清单的对策建议
第11章 美国金融业负面清单与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
11.1 《美国2012年BIT范本》的金融服务业条款和负面清单
11.2 美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比较分析
11.3 中美BIT谈判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
第12章 负面清单管理与中国文化领域开放政策的分析
12.1 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探索和文化领域开放
12.2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负面清单和文化领域开放
12.3 文化领域开放的政策思考和相关建议
第13章 美国FTA与BIT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分析
13.1 美国自由贸易概况和投资规则
13.2 美国负面清单的主要特点
13.3 缔约国对美国设置的负面清单模式及其特征
13.4 对中国外资准入政策的启示
第14章 外资 安全审查制度的借鉴
14.1 美、德、俄、日等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概述
14.2 美、德、俄、日等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比较
14.3 对中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借鉴意义
第三篇 未来政策展望
第15章 负面清单的评估和改进
15.1 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
15.2 负面清单(2013年版)的评估
15.3 负面清单(2013年版)有待改进之处
15.4 负面清单(2014年版)的改进方向
第16章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转化为全国负面清单的路径和措施
16.1 《美国2012年BIT范本》投资规则的借鉴和比较
16.2 中国开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构想
16.3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到全国负面清单的过渡准备
第17章 编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能“遍地开花”
17.1 编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遍地开花”问题
17.2 地方政府热衷编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原因和潜在负面效应
17.3 相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第18章 提高自贸试验区投资领域改革事项的系统协调性
18.1 投资领域改革存在的不配套、不协调情况
18.2 提高改革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18.3 相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第19章 探索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路径和对策
19.1 探索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重大意义
19.2 对改革任务框架、路径和主要措施的探讨
第20章 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20.1 各地“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态势
20.2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存在问题
20.3 相关对策和建议
第21章 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和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