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与发展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617701
  • 作      者:
    作者:杨远龙//刘界鹏//赵燚|责编:杨静华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强调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性。首先突出试验研究的重要性,对试验破坏特征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通过应力场、位移场、钢-混界面剪切和掀起作用等方面对构件的传力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强调多参数交叉耦合分析,提出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法。本书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①提出了新型内翻翼缘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混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②提出了新型内翻翼缘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正负弯矩区的楼板有效宽度设计方法,并验证了梁全截面塑性应力假定;③新型内翻翼缘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除了考虑混凝土部分和U形钢腹板,还引入了梁底纵筋销栓作用的承载力贡献;④基于翼板-腹板扭率一致假定提出了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承载力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各大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方向学者的参考书。
展开
目录
主要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工作回顾
1.2.1 国外研究历史
1.2.2 国内研究历史
1.2.3 研究现状
1.3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
1.3.1 国外研究历史
1.3.2 国内研究历史
1.3.3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程应用
1.4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工作总结
1.4.1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介绍
1.4.2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现状
1.4.3 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为待优化的方面
第2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翼板-腹板界面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传统栓钉纵向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2.3 推出试验方案
2.3.1 试件设计
2.3.2 加载方案
2.4 试验结果
2.4.1 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
2.4.2 界面纵向抗剪机理
2.4.3 荷载-滑移曲线
2.5 纵向抗剪承载力计算
2.6 翼-腹界面抗剪连接程度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正弯矩区受弯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
3.3.2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3.3.3 应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弯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件设计
4.2.2 加载与测量方案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
4.3.2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4.3.3 混凝土板顶开裂分析
4.3.4 应变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截面受剪试验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件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
5.3.2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5.3.3 正应变分析
5.3.4 剪应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受扭试验
6.1 引言
6.2 试验方案
6.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6.2.2 加载方案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
6.3.2 开裂分析
6.3.3 扭矩-扭率曲线
6.3.4 混凝土板应变分析
6.3.5 U形钢应变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
7.1 引言
7.2 正弯矩区设计方法
7.2.1 正弯矩区抗弯刚度计算方法
7.2.2 正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7.3 负弯矩区设计方法
7.3.1 负弯矩区初始抗弯刚度计算
7.3.2 负弯矩区开裂弯矩计算
7.3.3 负弯矩区二次抗弯刚度计算
7.3.4 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
7.4 抗剪设计方法
7.5 抗扭设计方法
7.5.1 初始抗扭刚度计算
7.5.2 开裂扭矩计算
7.5.3 传统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
7.5.4 新型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抗扭承载力计算
7.6 构造措施
7.6.1 截面尺寸设计
7.6.2 钢筋加强系统设计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