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用文学探究“日本是什么”
前言 夏目漱石与其浪漫追求
第一章 “明治作家”诞生——夏目漱石与他的时代
夏目漱石出生的历史背景
“王政奉还”与黑船事件
保守势力的瓦解
改革中的明治维新
西化浪潮中的“文化堆栈”
晚熟的小说家
第二章 破格与越界——夏目漱石的文学探索与实验
重思“什么是文学”
不拘一格的文学尝试
以《草枕》叩问艺术的真谛
“浪漫”一词的创译
艺术与“人情世故”的矛盾
想当然耳的“人情”与活得精彩的“非人情”
从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看“非人情”生活
第三章 开启“非人情”书写——《草枕》
能剧与“疏离剧场”
山村茶店的老妪
体验与诉说
被“人情”所遮蔽的美
无法被描述的容颜
和暖春日与理发匠
画的三种层次
同期创作的《少爷》与《草枕》
村上春树谈夏目漱石
幻影女子的奇袭——志保田那美
长良少女之歌
画家之眼与欲望之眼
以自由的方式阅读小说
对话的竞赛
镜池中漂浮的美女
凝固的场景与戏剧张力
禅修与艺术的境界
现代小说的故事性
关于翻译——如何传达“非人情”?
第四章 承前启后的《少爷》与《虞美人草》
颠覆既有认知、与众不同的小说
《虞美人草》的三种阅读法
夏目漱石笔下的“火车”情节
反潮流的创作者
贯串夏目漱石作品的主轴——“人情”与“非人情”
《少爷》中清婆眼里的“非人情”式价值
小镇里的人情束缚
逃脱人情的人生选项
《虞美人草》的叙述视角
“世界是颜色的世界”
一百个世界
《虞美人草》中“非人情”的甲野
说教的结局
第五章 夏目漱石作品间的关联
十年创作收束于《心》
关于“真心”的课题
“真心”与“人情”的相互矛盾
共同的问题意识
《三四郎》的人情角力
早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门》
悬而未决的结局
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
第六章 夏目漱石与后世文坛
东京大学“三四郎池”
刻意打造的粗陋校园
不追随潮流的京都大学
军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国民作家”——吉川英治、松本清张
“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宫部美雪
明治时期的明与暗
夏目漱石年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