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特点
1.2.1 结构类型和主要部件
1.2.2 技术特点
1.2.3 施工工艺
1.3 无砟轨道结构主要水泥基材料
1.3.1 蒸养混凝土
1.3.2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1.3.3 自密实混凝土
1.3.4 其他混凝土
第2章 轨枕和轨道板用蒸养混凝土
2.1 简述
2.2 蒸养过程中混凝土力学性能发展规律
2.2.1 抗压和劈拉强度
2.2.2 动态弹性模量
2.2.3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化进程的相关性
2.2.4 蒸养与标养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对比
2.3 温度和掺合料对蒸养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2.3.1 温度的影响
2.3.2 掺合料的影响
2.3.3 负温冰冻对蒸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2.3.4 蒸养混凝土制备及蒸养工艺优选
2.4 冰冻-弯拉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劣化
2.4.1 .动态弹性模量与阻尼比
2.4.2 四点弯拉强度
2.4.3 弯拉应力-应变曲线
2.4.4 冰冻-弯拉疲劳作用下蒸养混凝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2.5 冻融-轴压耦合作用下蒸养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变
2.5.1 应力-应变行为
2.5.2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2.5.3 冻融-轴压和冰冻-弯拉作用下损伤程度比较
2.6 蒸养混凝土多尺度结构特征
2.6.1 宏观特征
2.6.2 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结构
2.6.3 蒸养水泥石的物相与孔结构
第3章 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
3.1 简述
3.2 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调控原理与技术
3.2.1 充填试验及模拟方法简介
3.2.2 拌和物充填行为数值模拟
3.2.3 拌和物工作性对其充填行为的影响
3.2.4 稳定性对充填层灌注质量的影响关系
3.2.5 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调控技术
3.3 冲击荷载作用下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特性
3.3.1 冲击破坏模式与特征
3.3.2 动态应力应变行为
3.3.3 机理分析
3.4 冰冻-荷载作用下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特性
3.4.1 试验简介
3.4.2 不同工况下的破坏模式
3.4.3 应力应变特征
3.4.4 机理分析
3.5 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力学性能及其分布特征
3.5.1 简述
3.5.2 静态抗压性能
3.5.3 动态弹性模量
3.6 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梯度结构特征
3.6.1 充填层表面缺陷分布特征
3.6.2 骨料分布特征
3.6.3 浆体/砂浆层厚度
3.6.4 孔结构特征
第4章 充填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4.1 基于性能的组成设计
4.1.1 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
4.1.2 施工性能与组成的关系
4.2 物相与微细观结构特征
4.2.1 水泥一乳化沥青复合胶凝体系水化特性
4.2.2 水泥一乳化沥青复合体系水化物相
4.2.3 微观结构与形貌
4.2.4 孔结构
4.3 黏弹特性
4.3.1 徐变性能
4.3.2 应力松弛性能
4.3.3 动态热力学性能
4.4 典型服役条件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演变
4.4.1 中低应变率下的力学特性
4.4.2 动态应变率效应
4.4.3 抗冻融性能
4.4.4 干湿环境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
4.4.5 紫外环境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
4.4.6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的温度敏感性
第5章 道床板连续浇筑抗裂混凝土
5.1 简述
5.2 道床板混凝土开裂特征与机理
5.2.1 道床板混凝土开裂特征
5.2.2 道床板混凝土开裂主要原因与机制
5.3 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5.3.1 平板开裂试验
5.3.2 圆环约束开裂试验
5.4 主要组成参数对道床板混凝土力学及抗裂性能的影响
5.4.1 试验方案设计
5.4.2 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
5.4.3 抗裂性能
5.5 道床板连续浇筑高抗裂混凝土组成设计与制备
5.5.1 设计原则
5.5.2 原材料选用与质量要求
5.5.3 配合比设计方法
5.5.4 道床板抗裂混凝土性能
5.6 道床板混凝土抗裂性能提升技术
5.6.1 优化材料及配合比
5.6.2 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
5.6.3 强化抗裂构造措施
第6章 底座板和支承层用中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6.1 概述
6.2 混凝土组成参数设计
6.2.1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内涵
6.2.2 基本原则
6.2.3 设计方法
6.2.4 组成参数确定流程
6.3 混凝土制备技术
6.3.1 主要技术途径
6.3.2 基于矿物掺合料的中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制备
6.3.3 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新技术
6.4 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6.4.1 混凝土品质控制
6.4.2 施工控制
6.4.3 养护控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