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代市场是室外露天市场,第二代市场移入室内,地址是新马路12号。
本书真实呈现八位义乌小商品经营者的个人生活与工商业经营史。其中,冯爱倩被认为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创始人”,其他七位则分别经营着吸管、鞋垫、相框、帽子、饰品、礼品、“仙草”等各不相同的小商品。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传奇人生与跌宕起伏的经营历程,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取得了辉煌业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他们是义乌从“草帽市场”发展到“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小商品交易平台的缩影。
一批贫困、饥饿的农民是如何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傲人的奇迹?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深入义乌小商品市场一线,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典型样本。本书就是其这几年深度访谈、研究的初步成果。
作者摒弃了宏大叙事,从细微处入手,以8个义乌工商业经营者的创业故事,剖析这些源自村落共同体价值观的工商业经营者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超越村落共同体中“情”的局限,成就了适合市场经济的“经济结义”。他们是义乌从“草帽市场”发展到“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小商品交易平台的缩影。他们的生命史中潜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的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包含着市场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道理,他们近十年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素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