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古朴沉稳中透露着风骨的李朝器物,从百年前的民艺思潮到当下的日本,影响着一代代爱物之人和他们的审美眼光。
作者李凤来在日本经营了50多年朝鲜古董艺术品商店,在这部作品里,他从几十年间经手的李朝器物中挑选出25件进行呈现,并讲述了与25位客人的相遇,以及他们的故事。这些客人的身份、人生境况千差万别,但对器物都有令人难忘的认识与情感。
作品图文并重,述说器物之美和其中蕴含的情思,也向读者展现了爱物之人对待古物的真实姿态。作者认为,对物的审美固然重要,但溯其根本,看“物”是要看到背后的“人”。物之美,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性之美。
很少见的东西
T 医生是土生土长的长崎人,现在已经退休了。此前她长年担任医疗中心的负责人,无疑是
因为她心肠之热忱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如果我是患者,一定希望主治医生是 T 医生这样的人,可惜在现实里像她这样的热心肠并不多。
T 医生第一次光顾我的店,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犹记得那时她看中了一件小小的土器,其年代大约在新罗末至高丽初[1]。那之后,我再没有见过这种带棱角的四方小瓶。这种四方角不是李朝的式样。
后来,T医生每逢到东京和大阪开学术会议之际,常会来我这里,我也曾把几件古器物装进包里飞到长崎去。T医生有三位朋友也对古器物很感兴趣,我们总约在茂木的料理屋见面。夜空浮月,耳边回荡着海潮声,趁着菜端上来之前,我们在大餐桌上摆开各式李朝的古器物,四人用我听不太明白的长崎话交谈着,分享各自的战利品。
每次要去长崎,我都迫不及待。那里的人和善、热情,鱼鲜也美味,自然更少不了好酒。忘了是我第几次去时,T医生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又明快的目光,用长崎话对我说:“你呀,总是把‘这东西很少见’挂在嘴边。”这番话让我霎时愣了神,随即感到万分惭愧。“不过呢,既然你会这么说,那东西一定真的很罕见。”T医生注视着我说道,确实十分温柔。T 医生医治过经历核爆的患者,可谓见识过从地狱走来的人。刹那间,我从自身看到了对待名唤古董之物时,最丑陋的面相。自这次见面后,我极力不再去想“这很常见”或“这可是稀罕物”,也不再于他人面前发表这样的评论,但这很难。
确实,对于美,直观是最重要的,阐释不过是其补充罢了。如果是一件置于荒郊野外、无人看顾的东西,则另当别论。被人评头论足的东西,前提是与人有了接触,然后人对它心有所感,想要去谈论它时,我们才需要作出阐释。
大概是出于T医生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得到要求必须详加解说的情况之外,她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在与物对话时,若非客人有求于己,则无须多言。
与人对话亦然,很多时候无须多作解释。无论对人还是对物,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对方的本质。问题其实在于自身,唯有积累个人修为。
[1] 9 世纪末期,朝鲜半岛上新罗统一的社会分裂,后被高丽统一。(本书注释均为译注)
----------------------------------------------------------------------------------------------------------------------------------------------------------------
李朝艺术的本质并不是任其自然,无论外观上多么闲适,内里却贯通着一种不可动摇的精神。
——日本花道大师 川濑敏郎
我倾心于李朝之作,已有半世纪之久,确是一段漫长的善缘。我对这类烧物的偏爱,皆因它而起。
——日本民艺之父 柳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