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1.5 概念界定
1.5.1 新型职业农民
1.5.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5.3 农技推广
1.5.4 大学农技推广模式
1.6 理论依据
1.6.1 非正规教育理论
1.6.2 教育传播理论
1.6.3 社会网络理论
1.6.4 终身教育理论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方法
1.9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建设和发展状况
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示范站”模式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2.2 示范站的发展历程
2.3 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的建站背景
2.4 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的建站背景
2.5 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的建站背景
第3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
3.1 区位优势
3.2 人才与技术优势
3.3 平台优势
3.4 独特的农技推广模式
3.4.1 现实视角下的“1+3+3+5”农技推广模式
3.4.2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1+3+3+5”农技推广模式
第4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实践
4.1 依托农技推广体系,长期面向潜在职业农民群体开展培训
4.2 专业教师参与职业农民的理论实践教学
4.3 示范站承办职业农民实训课程
4.4 组织职业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
4.5 建立长期培育机制,促进职业农民持续成长
第5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取得的成效
5.1 引领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5.1.1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5.1.2 产业技术日渐成熟
5.1.3 产业品种结构更加合理
5.1.4 产业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5.2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
5.2.1 传统生产观念发生转变
5.2.2 农业生产和服务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5.2.3 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5.3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5.4 示范站培育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案例
5.4.1 阁良高级职业农民张小平
5.4.2 白水高级职业农民曹谢虎
5.4.3 白水中级职业农民林秋芳
5.4.4 眉县高级职业农民齐峰
第6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
6.1 示范站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乏主动性
6.2 示范站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缺少财政支持
6.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技推广内容存在重合,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6.4 示范站教师和工作人员短缺问题突出
第7章 农技推广示范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升对策
7.1 建立示范站与地方政府的协同机制,明确权责分工
7.2 增加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期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
7.3 因地制宜调整培育流程,建立课程免修机制
7.4 创新示范站组织结构,优化示范站人力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论文摘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