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作研究2.0(信息问题精益改善的理论与方法)/智能制造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635918
  • 作      者:
    作者:孔繁森//孔亮|编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责编:刘杨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构建了工作研究2.0理论方法框架,基于该框架给出了制造系统信息场、信息流和信息引擎一场作用模型,提出了信息加工经济原则和任务复杂性测度方法,结合案例探讨了同时考虑动作经济原则和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全要素精益改善方法,并在展望中对文献中与本书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 本书可供从事智能制造与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研究人员、生产现场改善的技术人员以及精益生产推进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师生学习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时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任务复杂性和认知负荷的测度
1.3.1 任务复杂性测度
1.3.2 认知负荷的测量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作研究2.0理论框架
2.1 理论背景
2.2 考虑信息负荷的工作研究2.0理论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造系统中的信息场:概念、测度与应用
3.1 制造系统信息场的分析框架
3.1.1 制造系统信息场的概念框架
3.1.2 制造系统信息场分析的测度框架
3.1.3 信息场场作用的物理解释
3.2 现场管理应遵循的信息原则
3.3 案例研究
3.3.1 模型构建
3.3.2 各个工作站信息场的场强
3.3.3 制造系统信息场分析
3.3.4 学术贡献、限制和实际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流价值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
4.1 信息流理论概述
4.1.1 信息及信息流的概念
4.1.2 制造企业信息流的分类
4.1.3 信息流的特征
4.1.4 信息流的浪费
4.2 信息流的表征工具
4.2.1 设计结构矩阵介绍
4.2.2 数据流图介绍
4.2.3 输入-过程-输出图介绍
4.2.4 信息价值流映射4.0
4.2.5 可视化、分析和评估信息流的方法
4.3 信息流表征工具与表征所应遵循的原则
4.3.1 信息流的可视化
4.3.2 基于信息流可视化原则的改善
4.3.3 信息流表征工具的比较
4.4 案例研究
4.4.1 案例的信息流分析与表征
4.4.2 信息流的改善
4.4.3 现场信息流改善后的可视化表征与改善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流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
5.1 基于数据的信息流浪费的定量评价方法
5.2 信息流透明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5.3 建立在精益基础上的信息流浪费定量评价方法
5.4 经过改善的信息流浪费和透明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5.4.1 经过改善的信息流浪费的定量评价方法
5.4.2 经过改善的具有时间约束的信息流透明度定量评价方法
5.5 信息流定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5.5.1 从浪费角度对信息流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5.5.2 从透明度角度对信息流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5.6 案例研究
5.6.1 改善前信息流定量评价
5.6.2 改善后信息流定量评价
5.6.3 改善前后信息流浪费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引擎-场作用模型
6.1 基本概念
6.1.1 整合
6.1.2 信息熵与热力学熵
6.2 信息引擎
6.2.1 信息引擎的内涵
6.2.2 信息引擎的工作步骤
6.2.3 信息传输效率的定量评价
6.3 工厂采购系统的信息研究
6.3.1 案例简介
6.3.2 不确定性和评估
6.3.3 信息流分析
6.3.4 信息流的优化
6.4 场作用模型
6.4.1 概念模型
6.4.2 信息引擎-场的传输模型
6.4.3 案例
6.4.4 结果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信息加工经济原则与工作站作业复杂性测度方法
7.1 动作经济原则的简要回顾
7.2 生产现场信息加工经济原则
7.2.1 人的操作行为模型
7.2.2 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基本概念
7.2.3 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作用
7.2.4 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进一步解读
7.2.5 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应用
7.3 作业过程与作业难度复杂性分析评价模型框架
7.4 生产作业综合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
7.4.1 作业难度评价指标体系
7.4.2 生产作业复杂度评价指标的建立
7.4.3 生产作业的时间压力
7.4.4 辅助装置影响指数
7.4.5 生产过程的综合复杂性评价
7.5 结构件生产过程综合复杂性案例分析
7.5.1 拼焊作业难度评价
7.5.2 拼焊作业复杂度评价
7.5.3 拼焊作业的综合复杂性评价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生产现场全要素综合改善案例
8.1 案例背景介绍
8.2 解决问题的思路
8.3 现场布局改善
8.3.1 现场布局改善的原则与目的
8.3.2 现场宏观布局的改善
8.3.3 中后桥总装产线物流的改善
8.4 考虑操作复杂性的装配线平衡问题
8.4.1 装配线各操作单元操作标准时间的制定
8.4.2 生产线平衡
8.4.3 基于时间效率的生产线平衡
8.4.4 基于复杂性的生产线平衡
8.5 生产现场全要素改善
8.5.1 关于“人体运用”的改善
8.5.2 关于“工具设备”的改善
8.5.3 关于“工作地布置”的改善
8.6 基于信息加工经济原则的改善
8.6.1 关于法——标准作业要领书的改善
8.6.2 关于“环境与安全信息系统”的改善
8.6.3 关于“测量方法与工具”的改善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展望
9.1 分布式认知
9.2 基于TRIZ的信息流分析
9.2.1 流的概念
9.2.2 不足流
9.2.3 过度流(信息冗余)
9.2.4 有害流
9.2.5 流进化趋势与反趋势
9.2.6 流分析的益处
9.2.7 流功能模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