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第一篇 认识篇
第1章 储能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1.1 储能定义及分类
1.1.1 储能本体技术
1.1.2 储能集成技术
1.1.3 新型储能
1.2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历程
1.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环节分类
第2章 国内外储能发展现状
2.1 全球储能发展现状
2.1.1 地域分布
2.1.2 技术类型
2.2 中国储能发展现状
2.2.1 地域分布
2.2.2 技术类型
2.2.3 重点企业
2.3 储能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现状
2.3.1 储能在电源侧应用
2.3.2 储能在电网侧应用
2.3.3 储能在用户侧应用
第3章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及定位
3.1 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3.2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3.2.1 储能在电源侧的作用
3.2.2 储能在电网侧的作用
3.2.3 储能在用户侧的作用
3.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功能定位
第二篇 技术及应用篇
第4章 典型新型大容量储能技术及发展趋势
4.1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
4.2 飞轮储能
4.3 先进铅蓄电池
4.4 锂离子电池
4.5 液流电池
4.6 钠电池
第5章 典型新型大容量储能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5.1 典型新型储能技术特性分析
5.1.1 关键指标选取
5.1.2 技术特性比较
5.2 典型新型储能的经济特性分析
5.2.1 关键指标选取
5.2.2 经济性比较
5.3 典型新型储能的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5.3.1 综合性指标选取
5.3.2 技术经济特性综合比较
第6章 基于应用的新型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
6.1 典型应用场景及对储能的技术需求
6.1.1 新型储能典型电网应用场景
6.1.2 面向应用的储能系统性能需求
6.2 面向应用的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方法
6.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6.2.2 新型储能技术电网应用适用度评估模型构建
6.3 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新型储能技术适用度评估
6.3.1 系统调峰
6.3.2 新能源并网
6.3.3 系统调频
6.3.4 电网拥塞管理
6.3.5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
第7章 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7.1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趋势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7.2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应用前景分析
7.3 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三篇 优化配置篇
第8章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储能配置需求
8.1 新能源发展趋势
8.1.1 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8.1.2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8.2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新特征
8.2.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8.2.2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
8.3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典型应用场景对储能配置技术需求
第9章 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
9.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频率问题
9.2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频率影响机理
9.3 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
9.3.1 调频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
9.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
9.4 基于调频场景的储能优化配置实证分析
9.4.1 案例系统描述
9.4.2 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分析
9.4.3 敏感性分析
第10章 基于调峰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
10.1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系统平衡问题
10.2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系统的调峰需求
10.3 基于调峰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
10.3.1 调峰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
10.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
10.4 基于调峰的储能优化配置实证分析
10.4.1 案例系统描述
10.4.2 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分析
10.4.3 敏感性分析
第11章 基于电网拥塞管理的储能配置模型及实证研究
11.1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拥塞问题
11.2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对电网拥塞管理需求
11.3 线路拥塞管理场景的储能配置模型
11.3.1 线路拥塞管理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模型
11.3.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方法
11.4 基于线路拥塞管理的储能优化配置案例分析
11.4.1 案例系统描述
11.4.2 案例结果分析
11.4.3 敏感性分析
第四篇 实践篇
第12章 国外新型储能政策及发展实践
12.1 美国
12.1.1 激励政策
12.1.2 市场机制
12.1.3 发展实践
12.2 英国
12.2.1 激励政策
12.2.2 市场机制
12.2.3 发展实践
12.3 澳大利亚
12.3.1 激励政策
12.3.2 市场机制
12.3.3 发展实践
12.4 相关启示
第13章 我国新型储能政策及要求
13.1 以技术创新和战略规划为主导的起步阶段(2016年及以前)
13.2 以产业发展和示范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2020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