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环境
1.1.2 政策环境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计量分析
1.2.2 研究内容分析
1.2.3 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模式及现状分析
2.1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政策体系
2.2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基本属性
2.3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基本要素
2.3.1 工程服务主体与对象
2.3.2 工程服务内容
2.3.3 工程服务基本途径
2.4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服务概况
2.4.1 工程建设重点方向
2.4.2 工程建设服务现状
2.5 工程服务面对“互联网+”环境存在的差距
2.5.1 资源内容和结构还不能充分满足公众需求
2.5.2 服务手段还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2.5.3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社会化水平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章 “互联网+”环境下国外公益性文化机构及项目的服务实践
3.1 国外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实践
3.1.1 国外公益性文化机构创新服务概况
3.1.2 国外公益性文化机构创新服务特点
3.1.3 国外公益性文化机构创新服务的借鉴意义
3.2 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项目服务实践
3.2.1 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项目服务情况
3.2.2 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项目服务特点
3.2.3 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项目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章 国内“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探索
4.1 服务创新案例分析
4.1.1 新技术应用创新
4.1.2 营销推广模式创新
4.1.3 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4.1.4 多元的社会化合作
4.1.5 文旅融合的新动能
4.2 主要经验及借鉴
4.2.1 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4.2.2 服务要注重协同合作
4.2.3 技术的关键在于赋能
4.2.4 品牌建设要着力加强
参考文献
第5章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情况及需求
5.1 调研设计
5.1.1 调研目的
5.1.2 调研维度
5.1.3 调研方法
5.1.4 研究框架
5.2 公众的基本文化行为
5.2.1 公众文化参与情况
5.2.2 数字文化服务参与情况
5.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认知与使用情况
5.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多样
5.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知晓率和使用率较高
5.3.3 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较高期待
5.3.4 公众对图文两馆承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期望最高
5.4 “互联网+”时代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的需求倾向
5.4.1 “资源供给+线下参与”成为公众需求新趋势
5.4.2 对资源和服务的需求更加主动和个陛化
5.4.3 对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更偏向碎片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互联网+”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策略
6.1 重构资源建设模式,适应“互联网+”使用习惯
6.1.1 转变互联网环境下资源建设选题思路
6.1.2 优化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资源结构
6.1.3 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加工和知识聚合
6.1.4 探索创新数字资源生产模式
6.2 扩大线上服务的优势,释放“互联网+”效应
6.2.1 为不同资源匹配适合的服务渠道
6.2.2 打造轻量化的“公共文化微服务”
6.2.3 以用户数据优化线上服务策略
6.2.4 借助互联网传播特性汇聚服务合力
6.3 完善线下空间服务,打通O2O服务链条
6.3.1 提升线下空间的数字服务能力
6.3.2 发挥线下空间对资源与服务的带动作用
6.3.3 借助复合型服务空间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6.4 转变服务活动模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6.4.1 转变对服务活动的认知与定位
6.4.2 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适配性
6.4.3 活动规模“大中小微”有机搭配
6.4.4 活动形式线上线下双向联动
6.4.5 加强活动组织与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章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评价体系及应用
7.1 工程服务评价体系要素分析
7.1.1 评价目的
7.1.2 评价对象
7.1.3 评价主体
7.2 评价体系指标设计
7.2.1 指标选取原则
7.2.2 确定指标的方法
7.3 评价体系的应用
7.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7.3.2 实际开展评价的步骤
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和展望
8.2.1 研究局限
8.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