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背景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基础
1.2.1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实践
1.2.2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100s小间隔运营实践前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大运量高密度运营前提
2.1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大运量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
2.2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全自动运行线路运维模式探索
2.3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全自动运行带来的运营效益
第二部分 技术篇
第3章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100s行车间隔运营方案
3.1 基本情况
3.1.1 线路
3.1.2 设施
3.1.3 客满
3.1.4 运能分析
3.1.5 系统功能
3.2 行车组织
3.2.1 全日行车计划
3.2.2 车辆运用计划
3.2.3 列车交路计划
3.2.4 运行指标
3.2.5 关键车站折返能力及分叉汇合能力
3.3 运营组织
3.3.1 管理模式
3.3.2 应急组织
3.3.3 客运组织
3.3.4 人员技能
第4章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设施设备子系统
4.1 信号系统
4.1.1 系统结构
4.1.2 主要功能
4.1.3 列车运行模式
4.1.4 技术优化
4.1.5 运行情况分析
4.2 车辆系统
4.2.1 结构需求
4.2.2 技术优化
4.2.3 运行情况分析
4.3 供电系统
4.3.1 变电所的设置方案
4.3.2 供电需求分析
4.3.3 供电设备选择
4.4 站台门系统
4.4.1 系统概述
4.4.2 风压特性研究
4.4.3 电气特性研究
4.4.4 机械特性研究
4.4.5 控制特性研究
4.5 综合监控系统
4.6 全自动运行核心系统可靠性
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5章 总体实施方案
5.1 半小时常态100s运营方案
5.2 突发事件处置方案
5.2.1 应急组织及指挥
5.2.2 应急信息传递
5.2.3 列车车门故障现场处置方案
5.2.4 站台门故障现场处置方案
5.2.5 站台突发大客流现场处置方案
5.2.6 车站突发火情火警现场处置方案
5.2.7 车站失电现场处置方案
5.2.8 紧急驾驶台盖开启现场处置方案
5.3 运营指标评估
第6章 实践情况
6.1 运营情况
6.1.1 站台等候人数
6.1.2 满载率
6.1.3 运营风险分析
6.2 信号系统
6.2.1 分叉能力
6.2.2 大交路路径修改前分叉能力分析
6.2.3 大交路路径修改后分叉能力分析
6.2.4 修改路径后的新问题
6.3 车辆系统
6.3.1 功能应用
6.3.2 系统优化
6.4 供电系统
6.5 站台门系统
6.5.1 机械调整
6.5.2 电气控制调整
6.5.3 经验总结
第四部分 探索篇
第7章 系统升级探索
7.1 信号系统
7.1.1 全自动运行2.0系统探索
7.1.2 “车车通信”列车控制系统探索
7.2 车辆专业
7.2.1 毫米波雷达技术探索
7.2.2 开放式多网融合的列车网络及列车装备的探索
7.2.3 10号线车辆专业巡检及物流信息化探索
7.3 供电系统
7.3.1 设备选型探索
7.3.2 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探索
7.4 站台门系统
第8章 运营组织探索
8.1 资源限制下,运营组织探索路线
8.2 设备限制下,技术攻关路线
8.3 大运量小间隔运行,应急处置探索
8.4 解决通勤大客流,提升出行体验探索
结束语
附录A 相关参数定义与计算方法
附录B 英文缩写及含义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