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大地构造背景
二、矽卡岩研究现状
三、基性岩研究现状
四、研究区现状
五、存在问题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技术路线
五、特色与创新成果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第一节 地层
一、前寒武系基底
二、早古生代地层
三、晚古生代地层
四、中生代地层
五、新生代地层
第二节 构造
一、断裂
二、褶皱
第三节 岩浆岩
第四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五节 区域构造演化
一、稳定台地形成阶段(∈-S)
二、台盆形成阶段(D-P1)
三、边缘前陆盆地形成阶段(P2-T3)
第六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一、重力异常特征
二、磁异常特征
第七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一、观音寺-核桃坪异常带
二、茅竹棚-岩房异常带
三、草山异常带
四、陡崖异常带
第八节 保山地块遥感特征
一、典型解译标志
二、遥感地质特征
第九节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构造-岩浆事件厘定
第一节 岩浆岩的分布
一、早古生代岩浆岩
二、晚古生代岩浆岩
三、中生代岩浆岩
四、新生代岩浆岩
五、未进行年代学研究岩浆岩
第二节 金厂河矿区辉绿岩
一、辉绿岩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
二、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三、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组成特征
四、辉绿岩成因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
第三节 黑牛凹矿区辉绿玢岩
一、辉绿玢岩岩石学特征
二、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三、分析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
第一节 矿区地质
—、地层
二、构造
三、岩浆岩
四、变质岩
五、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
六、矿床地质
第二节 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一、样品采集与制备
二、样品测试分析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四、岩(矿)石地球化学组成的多元统计分析
第三节 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一、采样及实验分析方法
二、矽卡岩矿物特征
第四节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一、样品采集与制备
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三、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四、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五、成矿流体性质
第五节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C-H-O同位素
二、S同位素
三、Pb同位素
第六节 成矿时代
一、石榴子石U-Pb年代学研究
二、电气石U-Pb年代学研究
第七节 成矿物质来源
一、岩石地球化学
二、S同位素
三、Pb同位素
第八节 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过程
一、成矿流体来源
二、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第九节 成矿物质运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一、矿质运移形式
二、矿质沉淀机制
第十节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一、矿床成因探讨
二、成矿模式
第五章 成矿系统研究
第一节 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
一、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
二、核桃坪铅锌多金属矿
三、黑岩凹铅锌多金属矿
四、陡崖铅锌铜多金属矿
五、打厂凹金铅锌多金属矿
六、黑牛凹金矿
七、黄家地金矿
八、椅子山铅锌多金属矿
第二节 成矿系统控制因素
一、赋矿地层
二、岩浆作用
三、构造控制作用
第三节 成矿系统分析
一、矿床空间分布特征
二、成矿时代
三、成矿物质来源
四、成矿流体来源
第四节 成矿作用机理
第五节 成矿模式初探
第六章 矿集区成矿规律
第一节 成矿分带特征
一、黑牛凹-黄家地金成矿分带(Ⅰ带)
二、打厂凹-核桃坪-陡崖铅锌多金属成矿分带(Ⅱ带)
三、椅子山-黑岩凹-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分带(Ⅲ带)
第二节 控矿因素分析
一、控矿地质因素
二、地球物理因素分析
三、地球化学因素分析
第三节 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一、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二、核桃坪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三、打厂凹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四、黑岩凹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五、黑牛凹金矿床成因类型
六、黄家地金矿床成因类型
七、陡崖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
八、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分类
第四节 找矿模型建立及找矿标志分析
一、主攻矿种及矿床成因类型
二、地球物理异常
三、地球化学异常
四、找矿模型分析
五、找矿模型建立及找矿标志
第七章 矿集区成矿预测
第一节 找矿潜力及方向
一、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
二、打厂凹-核桃坪铜铅锌多金属矿
三、陡崖铅锌铜多金属矿
四、椅子山铅锌矿
五、黑牛凹金矿
六、新厂凹铅锌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