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发乎情,止乎礼:人的自然情感是礼乐的开端
一、“三年之丧”与“三年之爱”
二、从“孝悌为本”到“四端之心”
三、情之中和即是礼
四、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五、从礼乐的角度理解“美育代宗教”
篇二 慎终追远:礼乐的人间落脚
一、清明念祖,民德归厚
二、天地之大德曰生:“祖”的含义
三、人谋鬼谋:问祖求启不断理性化
四、治世之音:祭祖仪典与音乐
五、认祖归宗:突破血缘的共同体文化纽带
篇三 敬天保民:礼乐的超越性根据
一、“天”与“帝”:礼乐的神圣源头
二、天圆地方:天子在圜丘以乐舞祭天
三、玄酒祭天:礼乐崇尚朴素的敬意
四、“绝地天通”传说与山川祭祀的通天功能
五、礼以保民,民意为天
篇四 诗礼传家:贵族精神的培育与精神贵族的传承
一、世族温柔敦厚的诗教风范
二、战亦有道:春秋时期战事中贵族恪守正义底线
三、思无邪:诗教的普及
四、敦伦睦邻:宗祠文化对礼乐精华的世代传承
篇五 克己复礼:礼是成人的自律与尊严
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二、君子之争:射礼的自省精神
三、相人偶为仁:礼是自尊、尊人
四、君子固穷:仁德修养超越外在境遇
五、管宁割席:有礼有节地坚守做人原则
篇六 安土顺时:农耕中的礼乐文明
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土地、五谷是立国基础
二、后稷稼穑:周人农祀与英雄史诗
三、赞天地之化育:农事安排与籍田礼
四、顺天应时:物候、农政月令和生态保护
五、祈祷受年:礼乐寄寓和美的生活愿景
篇七 协和万邦:礼乐兼容会通农耕、游牧、海洋文明
一、通则久:礼乐具有变通和容纳差异的能力
二、旁行而不流:周人的开放精神
三、因事制礼:“胡服骑射”改革
四、大唐气象:多元绚烂的丝路敦煌
五、礼仪之争:敬王者与穿儒服
篇八 “三教合流”与“天地君亲师”的民间礼俗
一、“三教”释义
二、“神道设教”:“三教合流”的文化心态基础
三、礼入心性:从“孔子问礼于老子”到“三教合流”
四、“天地君亲师”:三教共享的神明图景
五、百姓日用中的神圣性
篇九 礼容:古人生命的“仪式感”
一、正衣冠:道德生命的外在焕发
二、礼服表征神圣礼仪时空
三、“冠冕堂皇”:礼始于冠
四、婚服摄盛而婚礼不举乐
五、丧服之制
篇十 神人以和:陶玉上的礼乐发端
一、器载文明之光
二、“八音克谐”:陶制乐器与礼乐教化理想
三、“巫玉之光”与王权之象
四、“君子比德于玉”
篇十一 器以藏礼:礼乐铸于青铜
一、“问鼎”
二、崇德报功:铭文上的礼乐
三、“德将无醉”:青铜器上的“饮酒理性”
四、铸鼎象物:青铜纹饰上的灵物
五、复古悠思:历代金石雅趣
篇十二 损益之道:礼乐精神的现代性转化
一、“道德金律”的普遍意义
二、“朋友有信”与公义
三、节葬:墨家对礼的反思
四、返璞归真:道家的反思
五、“宣养九德”的音乐治疗与“礼宾矜穷”的社会关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