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精)/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4991
  • 作      者:
    编者:郝吉明//陈吕军//唐方成|责编:马俊//孙青|总主编:李晓红//刘旭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研究”下设的课题二“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包括课题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两部分。其中,课题综合报告重点从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战略3个方面着手,针对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现状,开展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对绿色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战略建议,这些建议对推进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专题研究对以上 3个方面进行了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评
国家战略好书,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课题综合报告
  第一章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战略
  一、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新时期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是继我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具活力的经济带,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的脊梁”。长江经济带以21%的土地承载着全国30%的石油化工产业,仅从重化工业产量看,长江沿岸就占全国的46%左右,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能力已占据全国的近“半壁江山”(雷英杰,2017)。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调查结果,长江沿岸聚集了40多万家化工企业,沿江而下的分布基本是围绕钢铁、炼油、石化等产业展开。长江经济带已呈现“化工围江”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现状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新战略。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长江经济带经济与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以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角洲,这三个区域城市密集,大中小城市相互依托,运输半径小。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陈庆俊和吴晓峰,2018)。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包含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城市群或城市圈,其中,长江中游的武汉为城市圈。为了行文简洁,后文不再逐一进行解释或区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直辖市),截至2019年长江沿线11省(直辖市)总人口数60205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图1-1),GDP约达45.78万亿元,贡献全国GDP的46.2%(图1-2)。
  2.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能力
  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化肥、农药、涂料和无机化工原料的生产基地,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9年底,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达到14813家,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经济带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及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2倍。长江流域是化工产业的集聚之地,
  长江沿线29个中心城市共布局不同规模和门类的工业园区490个,以化工为主导的园区有103个,两岸分布的化工企业已达40多万家,沿江省份化工产量占全国的46%,临江1000m范围内企业数从2000年的149家增加到2017年的715家(规模以上企业489家,占68.4%)。
  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原油加工量是16167.20万t,占全国的24.80%;燃料油产量759.50万t,占全国的30.75%;农药原药产量171.48万t,占全国的76.08%;化学纤维产量4631.69万t,占全国的77.81%;氮肥产量2325.38万t,占全国的41.34%;塑料制品产量4775.14万t,占全国的58.35%;乙烯产量643.88万t,占全国的31.37%;硫酸产量5493.25万t,占全国的61.48%。具体如图1-3所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镇海炼化、高桥石化和上海石化等四家炼油企业,加工能力5200万t/a,原油供应以进口为主,以海洋油和周边自产原油为补充。
  长江经济带中,化学工业的分布极不均衡,长江三角洲地区占绝对优势,以占长江经济带55%的规模以上企业,创造63%的营业收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化学工业在全国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沿线是中国石化炼厂较为密集的区域,现有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安庆石化、九江石化、长岭石化、荆门石化、武汉石化等炼厂十余家,加工能力6500万t/a,原油供应以进口为主,跨区域调运胜利油田原油和海洋油为辅,周边自产原油为补充。
  3.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园区建设
  石油化工产业对于物流依赖颇高,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千米的优良水道条件,为石油化工产业大进大出提供了优越的物流条件,这也是长江流域的化工园区布点数量众多的原因之一。截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158家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和上千家市级园区。化工园区遍布全流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云、贵、川等地区,其排放量在全国化工行业排放总量中占比例高达37.7%(刘录三等,2020)。
  (二)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布局特点
  1.长江下游形成以消费市场为中心的石油化工产业群
  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4省(直辖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以化工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包括造纸、包装、香精香料、化妆品、家电、皮革、塑料、日化、玩具、文体用品的集中消费市场。
  由于贴近消费市场外加便利的交通和水资源优势,长江下游形成了上海化工园区(产值886亿元)、宁波化工园区(产值1306亿元)、南京化工园区(产值1835亿元)等大型炼化一体化的石化基地,以及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特色的宁波大榭开发区(产值459亿元)、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产值392亿元)、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产值1325亿元)、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产值142亿元)、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
  园区(产值369亿)等全国20强的化工园区(顾宗勤,2004)。长江经济带67.6%的原油加工量来自于长江三角洲二省一市,与之相关联的有机化学产品、合成材料、涂料、化学农药原药等在长江三角洲二省一市占有绝对优势。
  2.长江中上游形成以原料产地为中心的化肥无机原料产业群
  长江中上游是我国磷矿、硫铁矿、天然气的主产地,2018年长江经济带磷矿石产量9458.6万t,占全国产量的98.2%,其中长江经济带产量34.9%分布在湖北,36.2%分布在贵州,22.3%分布在云南;硫铁矿石产量676.2万t,占全国的50.2%,其中长江经济带产量39.2%分布在安徽,41.7%分布在江西。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形成了“资源开采—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和价值链,长江中上游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磷肥生产基地、硫酸生产基地。重庆、四川、云南等天然气资源地的合成氨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8%。
  3.大型企业靠近长江岸线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370号):除在建项目外,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km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严控在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调研发现,距离长江及主要支流岸线1km内化工生产企业约700个,其中主要为规模以上企业。以江苏省为例,化工生产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km︰1~15km︰>15km≈11︰4︰1,这是由于距离长江或主要支流岸线越近,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越高,平均营业收入越高。<1km范围内大型化工生产企业,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汉邦(江阴)石化有限公司、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是大型原料加工企业,此类企业需依托长江便利的水运条件,一般会选择紧邻长江布置。
  因有便利的水运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可利用的纳污水体,沿江靠海发展化工在世界上是通行做法。例如,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石化公司的销售收入占美国石化工业的25%,炼油能力和乙烯产能分别占美国总能力的44%和95%。日本太平洋沿岸化工产业带集中了日本85%的炼油能力和89%的乙烯产能。韩国石油化工产业呈现出“沿海团地”布局模式,即宏观格局上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在港口便利的沿海地区,微观格局上与相关企业一起集中布局于工业团地。德国境内共有32个化工园区,主要集中在莱茵河—美因河及易北河流域。
  4.企业入园率低
  化工园区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也是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产业空间集聚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来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化工园区发展的相关文件,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等对化工园区的规范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展开
目录
目录
从书序
前言
课题综合报告
第一章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战略3
一、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3
二、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问题分析7
三、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路径与建议10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发展战略18
一、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现状18
二、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问题分析32
三、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发展路径与建议52
第三章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战略66
一、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现状66
二、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问题分析89
三、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路径与建议91
专题研究
专题一长江经济带石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97
专题二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发展战略研究123
专题三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战略研究172
参考文献2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