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一:鸟瞰《文心随笔》卷
自序二:《“管派”散文》自序存稿
第一编 抒情散文
雪中情
江南的春雨
初春柳韵
初秋的雨
门前的茶花
格桑花
一片银杏叶子
桐庐的云山
不朽的甜蜜
回忆苹果
永远的故乡
听纺织娘唱
天牛
樱桃勾起的乡愁
心里的那株西红柿
故乡的绿豆
裕溪口的灯光
搓衣板
告别“洋”字
补锅匠
和自己躲猫猫
再见太湖
清晨即兴
宁国真美
滁州的清新
伊宁旱记
桃子熟了
有凤来兮
南京钱塘路14号
南京天目路32号
吃京果,想祖母
父亲留给我的“渔”
夕阳之下忆德岸
难忘的两封来信
暗暗的墨绿
黄昏记事
我与《胡笳十八拍》
我的座右铭
太平洋,我的安魂之邦
三舅母,您走好
贾先生的几个观点
纪念邓启铜老师
悼念许胜勤大姐
心香一瓣献故人
亲见故乡新农村
校庆抒怀
第二编 记叙散文
欢迎刘道宏入群
天津东站琐记
独立自主买衣服
商丘随笔
菏泽随记
高铁四记
“高祥胜”皮带
秦山“触”核
麻栳止哭
泉州行两则
白云机场有先进
两记桉树
海燕带我看沙砾画
从包公祠到李府
在卫生间捡到了真理
新颖的文化产品运作模式
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事
云天漫聊“天道酬勤”
买切糕
中秋的午餐
芜湖大馍
杨师傅的馒头
蒙城的地锅发馍
利辛的特色馒头
利辛的杨絮
大雨漫起的“得意”
理发
小事情,大道理
家荣来电话了
苏州又见姜秀丽
范姑娘,真模范
小柏印象
善哉,黄永明
盛教授的午宴
王蔚来了
偶遏一众藏胞
途中三则
淮北的双楼村
返程记
由淮北想到淮南
小蔡户的真实变化
蚌埠南站的同志真好
盐城的故事
我被惯坏了
怀念北京的“吃”
陶醉工作
南陵掌故拾零
今天我放假
我是二级大师啦
约会张博士
餐桌问事
芜湖一安庆侧记
偶遇知性女士
君子有礼
农事四则
第三编 议论散文
两种不同的“开场白”
扬州怡园的创新管理
人格形象就是教养水平
惩戒是重要的教育原则
差不多先生还健在啊
退休金就是“仓龙”
花生革命
对草革命
一把铜锁话沧桑
古今屯田
张謇与知识分子的生命新通道
复旦王教授的白璧微瑕
读《胡人野腔集》
抄书和敲书
我与《参考消息》
对着《宋史》发愁
整理书籍的感想
文章须以个性扬
不懈随笔
模型书的背后
简评“叶画”
我与海燕聊文化
徐老师介绍了泷川资言
“庹”和“抱”
民谚与科学
人生的结果是乘积
孤儿班里的瞎老太
路上偶得的艺术感受
买一本《北大历史课》
逻辑问题和“李约瑟难题”
敬畏也琳和也琳们
治学须有四境界
第四编 文化散文
略论国学
说说三种“创世说”
想说一点神话
神话传说与历史
《三字经》的教育思想与知识体系
中国“字同音”四法
《诗经·采薇》选段别解
也说“桃之夭夭”
“郢书燕说”与“汤之盘铭”
管仲也是哲学家
孔子是个天下主义者
《论语》就是“伦理论”
“学而时习之”当作何解
“学而优则仕”是合理的
孔子也愿“开出租”
孔子与原壤的和而不同
《孙子兵法》首重人心
《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计篇》的战略观
漫说韩非之死
为曹丕一辨
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
陶渊明的经济基础
魏徵还是个大学者
唐太宗们的集体学习
四首《早朝》“绘”盛唐
李白对崔颢的仰慕
白居易应是白话文的先驱
白居易的成名作与初恋
漫说李煜绝笔词
史上对李煜们的三个批评
王安石《桂枝香》赏析
睡前阅读李清照
中秋词中的“待月派”和“送月派”
辛弃疾是文武兼备的第一词人
陆游与唐婉深入骨髓的爱
吴趼人的三首情词
汉高文帝爸,赵佗不是他
关于知行模式的随想
忽然想读鲁迅
范爱农的命
匆匆相识蒋廷黻
一本画册百卷书
大老粗的文学成就
皇帝不好干
简评科举制度
高淳文化七个特征
浅释意译《巩金瓯》
普希金的“蝗灾报告”和
第五编 率性诗歌
咏中国神话精神
富春江边留意
咏法国梧桐
战友重逢感怀
校园感怀
青山思
目送
遥望苏堤
题门前茶花
早春
访独秀园有感
慰兰
途中偶感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