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研究:基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
0.00     定价 ¥ 8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87051
  • 作      者:
    武良刚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武良刚,1990年生,安徽淮北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现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等论题研究。本人主持或参与重量、省部级等课题研究多项,并在核心期刊单独或合作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东西文化论战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历程中的一种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正是因为高质量的东西文化论战接续发生,才为东西文明在碰撞、交融、新生中不断铸就更加璀璨的人类文明类型提供智慧滋养。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影响深远的东西文化论战,主要关涉东西文化的概念与性质、前途与命运之争;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之争;科学的功效与适用范围之争。这场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有悠长的历史源流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和省思这场东西文化论战,它能够从“原则高度”的层面启示我们要成功推进中国现代化,必须恰适处理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现代工业与农业、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研究:基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
  (二)中间派:人生观中的一部分可以用科学解决,一部分则无法用科学解决
  中间派的主要观点比较清晰,即人生观中的一部分必须用科学才能解决,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人生观的内容中也有科学始终无法解决的,这就只能用玄学思维来认识和理解。
  1.梁启超:“人生问题,有大部分是可以而且必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的。确有一小部分或者还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超科学的”
  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看法前,曾郑重表示自己“不是加在那一造去‘参战’;也不是想斡旋两造做‘调人’”。这里梁启超给人的感觉是,他要持一种客观公允之态度,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论战进行评析,但笔者经过研究后,认为梁启超比较倾向科学不是万能的这一论断:
  首先,梁启超对张君劢、丁文江二人没有在论战时给科学与人生观一个清晰的定义表示遗憾。究竟张君劢、丁文江两人所指称的人生观、科学是否同属一件东西,不仅观战人不甚清楚,就连各持一边的论战参与者们也模棱两可。为了能够让大家消除这种迷雾,他对人生观和科学做了界说:“一,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二,根据经验的事实分析综合求出一个近真的公例以推论同类事物,这种学问叫做科学。”正是基于这种对科学与人生观内涵的界定,所以梁启超提出:“人生问题,有大部分是可以而且必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的。确有一小部分或者还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超科学的。”
  其次,在梁启超看来,虽然人类的生活肯定离不开理智(科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理智可以统括人类生活的一切。因为人类生活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其中至少有两件的确很神秘、难以清晰言说的——爱和美,则是科学难以彻底解释和规整的,“‘科学帝国’的版图和威权无论扩大到什么程度,这位‘爱先生’和那位‘美先生’依然永远保持他们那种‘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的身份”。总之,科学家有时从线、光、韵、调等成比例地调和搭配,以求对“美”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分析研究,但研究的成果经常给人一种不着边际之感。那么对于“爱”,则是更加玄而又玄的,很难研究透彻,更别提所谓“科学的恋爱”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概念了。所以,如果想用科学方法支配爱与美,就会把人生弄成死的、机械的。
  总之,梁启超坚定地认为:“人生关涉理智方面的事项,绝对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关于情感方面的事项,绝对的超科学。”人生即是情与理的统一,如果想要拥有满意的人生,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轻言科学是万能的,在梁启超看来,这既是对科学功效的神化,也是对人生的误解。所以,他曾指出不承认科学破产,只是不承认科学万能罢了,这可以看出梁启超对科学之功效持中道理性的态度。
  2.范寿康:“人生观与科学二者,大部分有关系,而科学却不能解决人生问题的全部”
  首先,范寿康是一位教育家、哲学家。在他看来,人生观虽然是主观的,但可以寻求共通的规范。人生观是有关人生的现实及理想两方面的见解,虽然人生观涉及人的价值评判,具有主观性,但又“未始不能求一种共通应守的规范”。同时,他还提出对科学派反对意志自由之观点的质疑,“如果能够断定意志毫不自由,生命全无意义,那么,人生不是变做一种机械,试问人类社会里面还有什么道德可言,什么责任可讲呢?”这表明,他对科学难以完全统括人生观是有清晰态度的。概而观之,范寿康的观点属于折中性质的。
  其次,范寿康认为科学不能解决所有人生观问题,和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密切相关。他把科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看,凡由科学方法制造出来的学问都是科学,包括说明科学与规范科学。狭义上看,科学是指说明科学。对于说明科学和规范科学的定义,范寿康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法则:一是必然法则,一是当然法则。其中,必然法则(自然法则)是不变的、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左右它。当然法则的运行则是非必然、随人而异的,如社会中优良道德与制度规范。范寿康认为“凡是研究必然法则的叫做说明科学,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研究当然法则的叫做规范科学,如论理学、美学、伦理学等”。与广义科学相对应的是宗教和艺术。以上是范寿康对科学的看法。基于这种对科学的分类和界定,范寿康对丁文江、王星拱等人推崇用狭义科学来统括人生观问题持批判态度,如果像丁文江、王星拱一样以为狭义科学能够解决所有人生问题,那么等于承认人的意志全受因果律(狭义)的支配。依此之见,人类简直如机械一般,也就没有自由和道德的存在。“这种议论是科学家对人生观所持有的偏见。”因此,他不赞成这种定性人生观和科学之关系的论断。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的特殊背景
第一节 纠缠与延续:东西文化论战的悠长历史渊源
一、明清之交东西文化的交锋与碰撞
二、从洋务到五四的中西文化之争
第二节 汇聚与爆发:20世纪20年代东西文化论战的时代背景
一、西方兴起“东方文化救世论”
二、“西方文明没落论”思潮迭起
三、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
第二章 东西文化的辨与思
第一节 对“文化”的不同界说
第二节 对东西文化的不同认知
一、东方文化的多样界说
二、对西方文化的多元认知
第三节 东西文化的性质之争
一、动静之异?
二、新旧之差?
三、精神文明vs物质文明?
四、“古今之别”?
小结:中国现代化应处理好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
第三章 东西文化的命途之争
第一节 东方文化能够保存、复兴与救世吗?
一、“东方文化在根本上无存在的价值”
二、“应有外来的血清剂来注射他”
三、“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第二节 西方文明还有出路吗?
一、“造作工具之文化”而已
二、“择善去恶式的西方化”
二、“真正理想主义的文明”
三、社会主义是“西洋近代的新的健康的文明”
小结:中国现代化应理性认识和处理中西文明之关系
第四章 以农立国VS以工立国?
第一节 “吾国当确定国是,一切使基于农”
一、“世界真工业制之已崩坏难于收拾”
二、“吾人为挽救贫弱计,不得不提倡农业”
第二节 “中国亦必化为工业国”
一、“工业与现社会之进化潮流适相应”
二、“工业愈发达,则农业亦愈进步”
第三节 “农业与工业不可偏废者也”
一、“农产未振,工必不能充分发达”
二、“工业的发达,正可以辅助农业的进步”
三、“工与农实并行而不悖,相得而益彰”
小结:中国现代化要兼济平衡现代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第五章 科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之争
第一节: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第二节 酝酿与烘托:论战爆发的舆论氛围
一、痛定思痛:国际反思科学主义的思潮
二、激烈争锋:国内反省科学主义的复杂思想格局
第三节 科学是万能的吗?
一、聚焦适用范围之争:科学能否统括一切?
二、聚焦现实功效之争:科学对社会有没有负效应?
小结:中国现代化要理性对待科学的功效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选择
第一节 使命:中华文明的复兴与超越
第二节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三节 以科学、民主为核心,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