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然而,比纠结中国人是何时开始养蚕这一疑问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如何运用蚕丝制成丝绸。丝绸不仅可以制成华美的衣物被人们所穿戴,更是联结东西方世界的核心组成部分。人们很少会想到,一条小小的蚕,它的生命只有区区28天,在它的一生中所能吐出的丝却有1000米长,为了成就这1000米的丝还要消耗无数的桑叶。这来之不易的神秘物质在科技水平极端发达的今天,仍然需要小小的蚕虫一口一口地将其吐出,而在那个丝绸与黄金等值的年代,联结着长安与当时西方世界道路的,正是依赖于由无数条价值堪比黄金的1000米丝线所织就的丝绸。
丝绸之路好比整个汉帝国向外输出财富的血管,而长安正是为这条血管输送血液的心脏。张骞出使西域,是长安这座城市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来所作出的无数政治决策之一。而将丝绸作为货物携带在旅途当中,或许只是在当时汉帝国为了征服匈奴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再顺便不过的举手之劳。然而可能张骞自己都未曾想过,这样的无心之举,却真正将当时东西方两个最大国家的心脏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利益所驱动,甚至利益之于历史,就如同心脏之于人的躯体。无论艺术家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如何赞美,对于其中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过程又如何绞尽脑汁地猜测,它的原始动机也不过是为了汉朝的战略利益而服务。长安,这样一座代表着彼时世界东方最强大政治集团的城市,就这样被利益第一次推到全世界的视野中。
从长安出发的张骞历经艰险,穿越大漠,又逃脱匈奴的追捕,最终在距离长安12000里的康居之地见到了大月氏的族人。这是华夏人第一次在远离长安的西方留下自己的身影,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长安与西方发生接触。在张骞到达康居的200年前,被人称为泰西之地的希腊城邦之一马其顿王国开始崛起,国王亚历山大四处征战,在“马其顿方阵”的铁蹄踏平波斯之后,亚历山大同样将自己的旗帜插在这一地域。亚历山大死后所留下的帝国很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时过境迁,200年后,来自东方最富庶之地长安的中国人与亚历山大的后裔相会于此。
此时的大月氏人已经再次过上顺风顺水的生活,安逸的环境让月氏人已经忘记了复仇,无意与匈奴再起冲突。张骞在这里生活一年多,最终返回长安。张骞一路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对来自长安的决策也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影响。当张骞穿过戈壁滩,越过帕米尔高原后,来到康居之地遇见了第一个西域国家大宛国。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小国中,张骞见到了一种速度飞快、四蹄坚硬、不知疲倦、汗水更是血红的神奇马匹。张骞不会知道,这种被称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匹品种,体内流淌的正是亚历山大胯下战马的血脉。回到长安后,张骞将这一见闻报告皇帝,皇帝大喜,认为这种优良马匹正是与匈奴对抗的最好武器。因此,1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根据张骞的这一发现,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国,终于得到汗血马。
虽然后来大宛与汉朝交恶,但此时的大宛是非常愿与汉朝亲善结盟的。正如《汉书·张骞传》记载:“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
回到长安的张骞受到汉武帝的大力封赏,虽然此行并未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任务,但是也让长安的视野前所未有地拓展开来。中国并不孤独,世界也并不遥远。
公元前139年的这次出访,是中国人以长安为起点,试图用丝绸联结世界另一头的一次尝试。其间发生的诸如偶遇汗血马之类的奇遇,也不过是围绕这条道路所发生太多故事的冰山一角。很快,张骞将再次从长安出发,在上次行程中断的地方继续自己的旅途。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再次从东方世界的心脏出发,前往西域。这次他要寻找的是比远在康居的大月氏更加遥远的大夏诸国。在出发前,汉武帝根据张骞的报告,作出了联合西域诸国,“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决策。张骞此次出访,目的是要将皇帝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而在张骞所率领的多达300人规模的使团所携带的财物中,丝绸仍旧是其中最重要的货物。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踏上了更加遥远的土地。旅途中张骞路过的每一个国家,如康居、大宛、乌孙、月氏,都留下了张骞从长安带去的丝绸。从此,丝绸惊动了整个西域,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惊动整个世界。张骞此次的出访,除了为西域各国送去来自长安的丝绸之外,更令张骞惊奇的发现是在到达目的地乌孙后,见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建筑风格。对于这种建筑风格,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后世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与大宛的战马一样,乌孙的建筑风格也保存着数百年前希腊人到过此地的痕迹。张骞接着派遣副使继续向西,这些副使探索到了更远的安息、身毒等地。在安息,来自长安的使节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在多达两万人的欢迎仪式上,汉使将丝绸作为礼物赠予安息国王。从此以后,安息帝国与汉朝建交,丝绸在两国的通道之中源源不断地被来往的商旅输送。
公元前36年,经过近百年的汉匈战争,长安方面已经取得极大的战略优势。匈奴帝国此时已经分裂为南北两部,以呼韩邪单于为首的南匈奴被其兄长屠吾斯所击败,举族归附汉朝,两国之间互派使节,和平共处。其间汉朝册封绝世美女王嫱为公主,其自愿“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获得“宁胡阏氏”的封号,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的悲壮故事。而以郅支单于屠吾斯为首的北匈奴则举族西迁,来到了当年亚历山大与张骞先后留下足迹的康居之地。
远离了来自长安的直接威胁,郅支单于开始对康居周边的西域诸国大加奴役,西域各国无不怨声载道。恰逢汉使谷吉护送郅支单于在长安入侍的王子,使节在前往康居匈奴王庭的路上被杀。以此事为导火索,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抓住战机,发“矫诏”率领由汉朝屯田卒与西域诸国士兵共4万人组成的“多国联军”进兵康居,与郅支单于展开决战,计划借此机会将不听从长安号令的北匈奴一举荡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