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河行地--东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纪实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962969
  • 作      者:
    解永敏
  • 出 版 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报告文学,以走访实录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迁建给黄河滩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着重反映了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关怀和布署下,东明县克服重重困难将12万滩区群众从防水患的困苦中解放出来,让滩区变得美丽富庶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解永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先后在《中国作家》《大家》《当代》《时代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当代小说》《芒种》《西南军事文学》《今古传奇》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发表有长篇小说《民办教师李达言的燃情生活》《暧昧与苦涩》《盘踞》《生死歌谣》、中短篇小说集《河风》《粉色记忆》及报告文学《乡村涅槃》《多事的乡野》《激情飞越胶洲湾》《70年,在路上》等,曾获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山东省纪念抗战七十周年长篇小说一等奖和德州市第一届、第二届“长河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多种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
多年以来,山东黄河滩区几乎每年都会遭受漫滩威胁,作为黄河滩区群众占据山东省20%的东明县,境内黄河河道长76公里,滩区涉及7个乡镇(街道),滩内常住人口达12万之多。而新时代黄河滩区大迁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东明又是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最重的地方。在这里,寄托着12万黄河滩区群众百年的“安居梦和”“致富梦”,是一项****的大工程。2017年开始,东明县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作为“天字号工程”,全县黄河滩区24个新建村台和一个外迁社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迁建。
作者通过半年多的实地采访,以优美的文字、详实的细节和感人的故事,全面细致、多角度、宽视野记述了黄河滩区大迁大建实践和产业发展、脱贫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感人事迹,真实记录了党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黄河滩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动实践。同时,以深情的笔触讴歌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参与人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激情,展现了滩区人民胸怀梦想、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挚爱黄河的伟大胸襟。
展开
精彩书摘
1.看见的是黄河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上帝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上帝是偏心的,又是公平的。
的确,上帝很慷慨,上帝也很公平。
水能够孕育生命,上帝便将水洒向了人间,让水永远统治着地球,恣肆汪洋,浩浩汤汤。
水无论多么恣肆,无论多么柔软,依然是要讲规矩的。于是,上帝用河谷束缚住了水流,把水给了埃及尼罗河,给了印度恒河,给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后,上帝仁慈的目光扫描着东方大陆,扬起手来,又给了这片厚重的土地一条黄河。从此,这条巨龙彻夜不息地咆哮奔腾在神州大地上,苍苍茫茫,九曲回环,生生不息。
我无数次看见黄河,无数次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
滚滚黄河水,是那样的质地柔软,却又有如此坚韧莽撞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路东奔的黄河水,也并非只有“一头撞死不回头”的蛮力,碰到层层叠叠的阻物,便迂回旋转一番,再顺势折转身躯,继续不歇脚步,向着东方汩汩滔滔,一路前行。而入鲁之处的黄河,不但更能让人感受到其不可遏阻的冲撞力和宏伟气势,还能让人感受到她百折不衰的柔韧。
大河行地,以乐章的形式弹拨着人间的琴弦。
大河的故事,又是大地的故事,更是人类的故事。 大河流动的不仅是芜杂喧嚣的历史,还有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宗教,以及文化和艺术,更有灾难和忧患掺杂其中。某些时候,在这条大河行走之地,灾难和忧患大于文化和艺术,因为灾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剥夺了人们的生命,而对灾难中的人来说,文化和艺术显得虚无而高蹈。于是,我们感叹黄河气势磅礴文化灿烂的时候,还得更多地想到给我们的那些曾经的伤痛和悲怆。
不能不说,黄河这样一条万里巨川,像一个庄严而浩大的仪式,是一种天地造化。但黄河这条巨川,带给我们的灾难和忧患,又时时敲击着人们的心房,心房被敲击的人泪水涟涟,长哭当歌。因此,我们不得不仰问苍天,地球在造山运动中,大地重新塑形和黄河逐渐形成时,为什么要把灾难深深嵌于其中。
这也是很无奈的事。自然界的法则常常令我们手足无措,很多事情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黄河扔给人类的灾难,人类只能伸开双臂接住,再想办法整治。不然,又能如何呢?
这是一个初春的午后,我站在黄河入鲁第一村的山东省东明县焦园乡辛庄村的村头观望黄河。本想在这里感受黄河的雄浑与壮阔,感受黄河在这里独有的弯道风景,却在几个村人的絮叨中,感受到了黄河一次又一次带给人类灾难的无奈。
黄河这条巨川奔腾5464公里,滋养了75.2万平方公里土地,同时也给我们出了无数道世纪考题和世界难题,比如高沙、悬河、改道、洪灾……
黄河一路向东,山东段从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的辛庄村始,自东营市垦利区终,黄河滩区的总面积达1702平方公里,涉及9个市、26个县(市、区),居住人口达60多万。许多年来,黄河滩区人民频受黄泛之苦,自然条件太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能力受限。于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成了解决这道世纪难题的重要举措。
东明为黄河入鲁第一县,历史上是一个可谓无所适从的县。最早的时候,东明不叫东明,而称之为“东昏”,王莽篡汉时才改了过来。此后,经历了“三置二废”,自金、元、明、清至民国,一直属直隶省(今河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归平原省,1952年平原撤省后划归河南省,1963年又划归山东省。东明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是历次黄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带。或许正是黄河的频繁决口改道,让这个古老的县境也不断改头换面。
“看见了黄河,也就想起了黄河曾经留给我们的灾难和忧患。我这个年纪的人经历的还少一些,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谁没经历过十次八次的洪水泛滥和房台重筑房屋重修啊!”
说这话的,是东明县焦园乡辛庄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李占胜。
38岁的李占胜,可谓听着黄河的涛声长大,但留在内心里最深刻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泛滥。他说那样的记忆太过深刻,想忘记都忘记不了。
东明县曾经有着“坐地不动归四省”的说法。究其原因,还是濒临黄河之故,因居于多省交界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政府为方便行政管理和黄河治理的需要而变化。而东明县的焦园乡,是黄河人鲁第一县中的第一乡,全县12万余黄河滩区迁建人口,仅焦园乡就有4.3万多人。焦园乡的辛庄村,则又是黄河进入山东经过的第一个村庄,村子距离黄河仅有一公里多,地处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有“犬吠听两省,鸡鸣闻三县”之说。该村村东与河南兰考县谷营乡双楼村相望,村南与兰考县谷营乡姚砦村和岳砦村为邻,村北则与兰考县谷营乡李门庄村接壤。
“无论从北边、东边还是南边进入我们辛庄村,都得经过人家河南省兰考县的土地,而且我们辛庄村的西面是黄河,与河南省的长垣县隔河相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除了这条路以外,其他三个方向都是人家河南省的地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口袋,把我们辛庄村实实在在地装在了里面。”李占胜告诉我,辛庄村历史上曾经隶属河南省,后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灾难与忧患
1.看见的是黄河
2.看不见的也是黄河
3.历史与现实:深奥命题里的赤子情怀
第二章 从房台到村台
4.村台是个什么台
5.两个人的记忆:房台离村台有多远
6.嫁出去的闺女与娶进来的媳妇
7.上学路
第三章 滩区的太阳
8.迁建:从梦想到现实
9.“村台”的热度
10.35平方米有多大
11.沙窝三号:有境界的搬迁
12.一把暖心的火
13.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
第四章 竹林新村:滩区居区迁建样本
14.十七年前的事
15.城镇与乡村的区别
16.烧饼摊·八字步·琅琅读书声
17.有过一条船的刘富旗
18.刘湘泉回乡
19.不一样的乡愁
第五章 “中”字头涌进来
20.质量是个问题
21.凭实力说话
22.滩区第一,挣钱第二
23.“彩虹”的守望
第六章 产业的力量
24.多彩的滩区
25.鲈鱼也疯狂
26.美丽的虎杖
27.豆丹是什么
28.村台上的灯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