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家书/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4394031
  • 作      者:
    王爽,裴颖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家书是治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可以说。家书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到较为全面的家书文化,《中国家书/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精选了历代家书中的精彩篇章。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为历代名人家书的集萃,中、下编分别收录了读者较为关注的曾国藩和梁启超的家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家书/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刘邦:手敕太子书
  汉高祖刘邦(前256一前195),字季,沛郡丰邑人,汉朝开国皇帝。
  本文为刘邦在病重时,对当时年仅16岁的太子刘盈的告诫和嘱托。刘邦首先对自己之前的“读书无用论”进行了反思,勉励刘盈勤奋读书。其次,他对刘盈能请来“商山四皓”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刘盈有能力担当重任。另外,刘邦教导刘盈要尊敬年长的公卿大臣,以得到他们的尽心辅佐。最后,刘邦说出了自己的牵挂和忧虑,嘱咐刘盈要照顾好刘如意母子。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1,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2,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3,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4,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5,然亦足自辞解6。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7,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8,以如意母子相累9。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注释】
  [1]禁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洎(ji):等到。践阼(zu6):登基。
  [3]元子:嫡长子。刘邦的太子刘盈是吕后所生。
  [4]友:结交,与……为友。四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朝末年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因须眉皆白,故称“四皓”。刘邦曾经多次征召,他们认为刘邦轻士善骂,拒不从命。后来刘邦欲废太子刘盈,吕后用张良的计谋,派人卑辞厚礼迎请“四皓”,请他们辅佐刘盈。刘邦得知后认为刘盈羽翼已成,强行更立太子会导致政局混乱,就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5]工:擅长。
  [6]自辞解:用言辞解释自己的意思。
  [7]萧、曹、张、陈:指汉王朝的四位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张良、陈平。
  [8]困:指身陷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9]如意母子:指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及其所生的赵隐王刘如意。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曾多次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累:托付,烦劳。
  东方朔:诫子书
  东方朔(前154一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人,西汉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给事中。为人博学多才、诙谐多智、能言善辩,常在与武帝谈笑时讽谏时事。他的处世哲学是“朝隐”,又称“大隐”,是身在朝堂仍保持心灵自由、人格独立的一种隐逸方式。
  东方朔在这封写给儿子的信中指出,明智的人崇尚中庸之道,为人处世能恰到好处、顺乎时势、主动变化,以此告诫子弟居官处世之道。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1。优哉游哉2,与道相从。首阳为拙3,柳惠为工4。饱食安步5,以仕代农6。依隐玩世7,诡时不逢8。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9;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10,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注释】
  [1]中:中正、中庸之道。
  [2]优哉游哉:形容闲适自如的样子。
  [3]首阳:代指伯夷、叔齐。他们是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因相互让国而离开孤竹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建立周朝后,二人认为周武王以暴制暴的方法很可耻,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直至饿死在首阳山上。
  [4]柳惠:即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展获,因出生在柳下邑,谥号为“惠”,故被后世尊称为“柳下惠”。他曾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也被称为“和圣”。工:高明,精明。
  [5]安步:缓步慢行。
  [6]以仕代农:以做官治事的方式代替隐退耕作,即所谓的“大隐隐于朝”。
  [7]依隐玩世:依照隐者的生活态度游戏世间。
  [8]诡时不逢:不会遇到险恶的局面。
  [9]孤贵者:指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人。
  [10]一龙一蛇:忽而像龙般显现,忽而像蛇般蛰伏。形容变化多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刘向:诫子歆书
  刘向(约前77一前6),字子政,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代表作有《新序》《说苑》《战国策》等。
  刘歆是刘向少子,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在儒学、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歌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少年时代就已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得到汉成帝的赏识,被任命为黄门郎。这封家书便是刘向在刘歆出任黄门郎时写的,他告诫儿子身居要职,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只有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才能免除祸害。只可惜刘歆没有听进去,他锋芒慑人,最终落得个被迫自杀的结局。
  告歆无忽1:若未有异德2,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有云3:“吊者在门4,贺者在闾5。”言有忧则恐惧敬事6,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日:“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7,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亏跂蹇之容8,故被鞍之祸9,遁服而亡10,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新拜皆谢11,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12。
  ……
展开
目录
上编 历代名人家书集萃
刘邦:手敕太子书
东方朔:诫子书
刘向:诫子歆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郑玄:诫子益恩书
王修:诫子书
刘备:遗诏敕后主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外甥书
孙权:让孙皎书
羊祜:诫子书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李世民:诫吴王恪书
崔卢氏:训子崔玄□书
元稹:诲侄等书
欧阳修:与十二侄书
朱熹:与长子受之(节选)
文天祥:狱中家书
陈栎:与子勋书
王守仁: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
徐嫒:训子书
郑燮: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纪昀:训次儿
纪昀:寄从兄旭升
林则徐:训次儿聪彝
林则徐:复长儿汝舟
倭仁:示曜侄
胡林翼:致保弟
胡林翼:致枫弟
胡林翼:致敏弟
左宗棠:示儿书
彭玉麟:致弟
李鸿章:致鹤章弟
张之洞:致儿子书
严复:与四子严璿书
孙中山:与兄书
孙中山:家事遗书
林觉民:与妻书

中编 曾国藩家书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禀父母(家和则福自生)
禀父母(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禀祖父母(请将银馈赠亲族)
致诸弟(论进德修业)
致诸弟(须立志猛进)
致诸弟(勿恃才傲物)
致诸弟(看书须有恒)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致诸弟(勿占人便宜)
致诸弟(愿为耕读孝友之家)
致诸弟(宜注重勤、敬、和)
谕纪泽(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致澄弟(不妄取丝毫公款)
致沅弟(不倚人多,善求将才)
致沅弟(述无恒的弊病及带勇之法)
致沅弟(强毅之气不可无,刚愎之气不可有)
致沅弟(周济受害绅民)
谕纪泽(读书宜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致澄弟、季弟(养鱼、养猪、种竹、种蔬)
谕纪泽(宜勉尽爱敬之道)
谕纪泽(宜早起及有恒)
致澄弟(治家八字诀)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正人)
致沅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报亲)
谕纪泽(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致沅弟(宜多选好替手)
谕纪泽、纪鸿(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沅弟、季弟(人满则天概之)
致沅弟、季弟(刚柔互用)
致沅弟、季弟(危急之时靠自己)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致沅弟(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致沅弟(论恬淡冲融之襟怀)
致沅弟(当大事宜明强)
致沅弟(“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致澄弟(注意“俭”字)
致沅弟(不恃天人之征应)
致沅弟(功名不必归己,养身为要)
致沅弟(与人分名乃受福之道)
致沅弟(郁怒最易伤人)
致沅弟(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致沅弟(尽吾心力则可)
谕纪泽、纪鸿(莳花竹、玩山水)
致澄弟、沅弟(领导者应恩威并施)
谕纪鸿(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
谕纪泽、纪鸿(体会八德中之“浑”字与“勤”字)
致澄弟(述养身五事)
致沅弟(宜在自修处求强)
谕纪泽(勿慢近邻)
致澄弟(送银共患难者及述星冈公之家规)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致沅弟(受挫受辱仍须咬牙厉志)
谕纪泽(不宜妄生意气)

下编 梁启超家书
致李蕙仙(赞妻子为闺中良友)
致李蕙仙(患难之事古来豪杰备尝)
致李蕙仙(衣冠虽异,肝胆不移)
致梁思顺(望归国)
致梁思顺(学习上要劳逸结合)
致梁思顺(汝在侧可减我苦痛)
致梁思顺(忧患生涯玉成汝辈)
致梁思顺(义举虽成,不再仕宦)
致梁思成、梁思永(用功求学则心中无愧)
致梁思顺(悲悯时局,怆念死生)
致梁思顺(记日出之壮观)
致梁思顺(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致梁思顺(支持你的译书事业)
致梁思顺(偷空写信给宝贝)
致梁思顺(任事之人必受风波)
致梁思顺(嘱咐爱女继续求学)
致梁思成(多读传统文化经典)
致梁思顺(思成身体己大好)
致梁思成(小挫折可磨练德性)
致梁思顺(记一日雅游)
致梁思顺(忠忠、庄庄要逛北戴河)
致梁思顺(尽力做事便是第一等人)
致梁思顺等(饮酒趣事)
致梁思成(忧患与生俱来,安之若命)
致孩子们(努力就好,钱财不必太节省)
致孩子们(要你们知道我的快活顽皮样子)
致孩子们(交友宜慎)
致孩子们(证婚时痛批徐志摩夫妇)
致孩子们(疾病何足让我灰心)
致孩子们(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
致孩子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致孩子们(老白鼻可好玩了)
致梁思顺(在困苦中求快活)
致孩子们(惋惜王国维之死)
致孩子们(前途艰难,身心要早做准备)
致梁思顺(孩子们喜得良师)
致梁思成、林徽音(不要屈就贬损人格的职业)
致梁思顺(收到婚礼照片)
致梁思顺(我有极通达的人生观)
致梁思成、林徽音(指导写欧洲游记)
致梁思顺(因养病暂停工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