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受孩子的感受(青春期与家长说)/梦山书系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493905
  • 作      者:
    林甲针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把近三年来辅导过的孩子进行了梳理,寻觅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因素,通过对问题的呈现和背景分析,阐述了缺爱是孩子内心最深的痛,分离是生命成长的重要课题,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小孩”,感受孩子的感受,追随孩子的心;养育不是一项工作,而是培育一种关系,即父母如何建立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林甲针,教授级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就职于温州市苍南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浙江省德育工作标兵,全国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出版《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班级团体辅导》《家有儿女》等著作8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下,青春期孩子出现的社交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创伤、自信缺失,以及与父母关系紧张等问题,常常令家长感到困惑、无力。
家长怎样做,才能与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成长呢?
作者林甲针老师,深耕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十年,历时三年完成本书。书中,林老师将近年来给青春期孩子所做的个案心理辅导进行了集中梳理,通过孩子们打开心扉的口述、与他的真心对谈沟通,不仅真实显现出青春期孩子的痛苦、喜悦,分析与之背后密切相关的家庭因素,而且为家长读者列举出家庭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并为顺畅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有效支持孩子健康成长、激发孩子向上内驱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忽视、边缘、三角关系
——离异家庭孩子的遭遇
26岁的林轩,衣着得体,语气平稳,思维逻辑清晰,目光聚焦,侃侃而谈,感觉是很正常的成年人。
之前他的妈妈告诉我,林轩没有朋友,不爱运动,他最想做的事是在家里面对电脑赚点小钱。林轩宅家已有一年多了,他说现在没有工作,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帮助爸爸经营棉纱,挺开心的。只是爸爸妈妈离异后,重组了家庭,后妈对他不放心、不接纳,没有办法,工作几个月后便离开了爸爸的经营部。
后来他又跟同学做电商卖箱包,因为疫情的原因,线上经营的业务也停掉了,待在家里一年,没有做其他工作。林轩也曾经想过重新找工作,但面对陌生人他不敢讲话,每到一个新的场地,找工作、见考官,就呕吐、心慌,躯体化症状特别严重。
经过多次沟通,笔者总结出了林轩形成这种状态的大致原因:他说幼儿园的时候感觉爸爸妈妈关系和谐,家庭幸福、温馨,那个时候爸爸生意也做得不错,在当地繁华地段有好几间房子。一年级,林轩不愿意住校,但爸爸妈妈一定要让他就读私立小学,只能住校。住校后感觉同学对他有恶意,下铺的同学一直说他脚臭,七个人结伙孤立他。林轩向生活指导老师反映了几次,问题没有解决,老师也不闻不问。林轩感觉老师对他关心不够,感觉自己非常孤单,并且有强烈的羞耻、无能、无助感。每到晚上都有哭的冲动,特别是熄灯以后,悠长的楼道让人感觉看不到边际,近处走廊的脚步声、远处的虫鸣狗叫让他非常恐惧,他更加想念自己的妈妈、爸爸,可是爸妈一直没有把他领回家。
住校读书一个月左右后的一个晚上,林轩突然手臂肌肉紧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生活老师叫来120,把他送到医院,在医院观察了三天。出院后林轩转学到了自己家的学区所属的学校。因为之前住院这件事,他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很压抑,一直不能与同学好好相处,感觉其他同学对他都不好。在这所公立小学里待了两年,林轩依然孤单寂寞,没有朋友、感受不到爱。
五年级时他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被慢性鼻炎困扰的林轩很不自信。因为时常有鼻涕,女同学远远避开他,男同学有点儿看不起他,说他脏,所以他一直没有朋友。
鼻炎,五官一般,皮肤黝黑,个子矮小,没有特长导致自卑一直和他如影随形。到了初中,林轩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孤孤单单,一个人、一张课桌,一本书、一天天……
初三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林轩在教室四肢抽搐,直接晕倒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医院,并确诊为癫痫!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第一次知道癫痫这种疾病,并为此查阅了很多资料,感觉这病会影响今后自己的生活,影响生命的质量。
林轩高中时就读于省城的一家私立学校,离家很远,整个高中阶段一直感觉没有价值感,还是那么的不自信。自恋维度和情感维度都很低,不想跟别人在一起,见到不认识的人就会脸色通红,跟人交往甚至会呕吐,漂亮女生看他一眼便很不自在。
几经努力,林轩考上了北方城市某高校,本科四年,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前,他感觉父母关系不好,妈妈在林轩面前说爸爸经常不回家,对家人没有责任心,有时会在林轩面前哭,说自己命不好,眼睛瞎了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在不多的与父亲见面的日子里,爸爸也会在林轩面前说妈妈的唠叨和刻薄,说自己的委屈和压抑。读大学那几年林轩从来没有见到父母一起来看过他,每次回家,感觉家里氛围压抑,冰窖一样的冷。
大学毕业回到家,妈妈告诉林轩,她和林轩爸爸在他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离异了,一直没有告诉他。这个时候林轩感觉自己被遗弃了,是爸爸妈妈让他感觉自己无足轻重,不把他看成是重要的人,不重视他的意见,使他有强烈的被边缘化、无价值感。
林轩的父母离异,各自寻找自己的生活,没有及时给孩子的心灵以安抚,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而是任由林轩自生自灭。所以林轩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眼泪、一路黑暗,没有正能量。综上,林轩的外貌、专业、家庭没有让他获得来自任何一方的正能量,这直接导致他不敢面对自己。
斯坦福大学研究专家和青少年问题首席研究员比尔·达蒙称,今天孩子长大的最大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毫无意义。林轩的现状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先是父母陪伴不够,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稍大一些又是强制住校,碰到问题时孩子的痛苦感受无处释放,没人懂他,没人爱他。从住校到不住校再到住校,林轩时常受到排挤、孤独、生病、担心、迷茫、压抑的侵扰。
后来,因为父母感情不好,虽然没有告诉孩子离异之事,但双方也时常说对方的不好:如母亲说“我和你爸爸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爸早离婚了”,父亲也会说“你妈妈不愿意和我住在一起,想和我离婚”等。父母中的一方会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知己对抗另一方,孩子被迫要在父母之间选择自己的立场,深陷不健康的三角关系,内心更是充满了压力和痛苦。父母不愿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把孩子当成了情感的垃圾桶
展开
目录
引言
壹 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成长的土壤
1.缺爱是孩子心底最深的痛
忽视、边缘、三角关系——离异家庭孩子的遭遇
请不要让你的孩子变成孤儿——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灵归属
严重怀疑爸爸有外遇——父爱缺位的孩子
妈妈回云南老家了——未曾得到母爱的女孩/02l
我是我爸我妈冲动的惩罚——从来不曾有过家的孩子生来即轻
躺平只是为了有尊严的活着——爱是一种能力,做母亲是一门学问
2.分离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难跨越的门槛
我很在乎妈妈的感受——亲子角色倒置的伤与痛
你们爱的是冲进年段前十的我——咤家是为了逃避被否定
不卓越不配活——全能自恋的孩子最终会毁了自己
奶奶帮我做了一切——隔代包办困住了孩子的手脚
自残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冷暴力家庭女孩的压抑人生
日子真的太难熬了
——父母的低温暖、高惩罚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父母把焦虑转移给孩子
你为什么不可以,你是猪呀
——父母的言语虐待遮住家庭阳光
孩子用最绝望的方式报复我——身体虐待造成心灵的摧残
你为什么不按我的意思做呢——亲子的病态共生淹没了自我
你能走快一点吗?迟到了
——磨蹭的孩子背后有一个急性子的家长
女儿说要给我添一个外甥
——亲子依恋缺失导致孩子隐性报复
贰 唤醒孩子的“内在小孩”
1.如何有效支持孩子——关系重于教育
妈妈依旧温柔地喊我吃饭——妈妈的温度就是家的温度
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感受孩子的感受,追随孩子的心
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
生命中最根本的需求是渴望被看见——看见就是爱
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2.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巧用沟通技巧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善用同理心进行沟通
不评价、不指责、精准表达
——看到孩子成长的“具体化”表达方式
以自我为出发点,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信息”的表达技巧
复述孩子表述的内容——站在孩子的角度澄清事实
学会倾听——启动积极的亲子相处模式
3.让孩子自己做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给孩子空间——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
给孩子时间——带着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释放精神压力
这事听你的——让优秀的孩子更有担当
有目标的孩子——建立了正确价值观的孩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