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无理解,不记忆
大部分人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加工,用直白的话讲,就是不动脑子。他们用嘴巴重复地念出要背诵的内容,通过声音刺激达到加深印象、帮助记忆的效果,但是收效甚微,通常是读了之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读过什么内容,结果就是读了好多次还是没有记住。根本原因是做了无效的重复。一旦采用无效的重复,可能你需要重复无数次,才能真正记住。然而,采用这样的记忆方式,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可能都要10多分钟才能背下来,而且在抽查的时候还会背错。
有一次我到一所学校,给全校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提高记忆力的讲座。讲座后,一位语文老师找到我说,他们有一位同学记忆力特别差,别说课文,就算是一首古诗,也是背好久都记不下来,希望我能出一个方案来帮助他。我们就叫这同学小笛吧,而他的老师就称为小笛的老师。
在小笛的老师与我沟通了小笛的问题之后,我让小笛过来做了记忆和发散联想、想象力等基本的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小笛各方面都还算不错,并没有严重落后或不足。所以,我初步判断这一定是方法问题。于是,我拿出我设计好的记忆古诗的课件,给小笛讲解了一首古诗,大约花了3分钟。讲完之后,小笛马上就能背出这首古诗,而且是倒背如流。坐在一边的小笛老师看到他的学生进步这么大,很是兴奋。他希望我给小笛做一个记忆力训练方案。
我答应了小笛老师的请求,并且帮他分析总结了学生记不住信息的10个原因。我们还设计了3个训练步骤。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小笛最快30秒就能记住一首没背过的古诗。这个效果真的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期。
接下来我会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中获得启发,找到自己记忆力不好的原因,消除死记硬背记不住的烦恼。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记不住的原因:不理解记忆内容;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发现信息之间的关系;缺乏图像联想能力;不会转化且图像清晰度太低;不尝试回忆;不正确地重复;没有规律复习。
理解是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喊出一个这样的口号——“无理解,不记忆”,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理解,记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记忆前需要理解内容?不理解就不能记忆了吗?如果不理解,有没有办法进行快速准确的记忆呢?之所以有上面这些问题,是因为对理解的认识不足。我们需要对理解下个定义,从而让我们的讨论保持一致性。毕竟每个人对词语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也不一样,所以,对上述问题的最终解答也会不一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理解”这个词下个定义。我们看一下词典里的解释:理解,意思是了解、明白。了解、明白是指对事物对象的规律、道理产生了主观的领悟。所以,我们下的定义是:理解是经过思考之后对事物或学习对象产生的领悟。时期不同、思考不同,领悟会有所不同。因此,理解也有时间性。简言之,理解是我们想明白事物关系,领悟事物本质道理的结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因为心境不一样,对事物或学习对象的关系和道理的领悟也会不一样。
这样,面对要记忆的信息,我们最少要有一个基本版本的理解,也就是你至少要给自己一个主观的说法,关于对信息的领悟的语言表达和说明。比如,对于“苹果”和“刀子”这两个词,我产生了这样主观的说法:苹果可以吃,一般用刀来切苹果。这些就是最基本的领悟的语言表达。有了这个语言表达,信息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逻辑和关系联想,这些联想能帮助我们把信息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如果在脑子里并没有解释这个信息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联系,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扭曲或是归类,总结出一个主观认为的关系。比如,“手机”和“翅膀”这两个词,我们只能理解手机是什么,翅膀是什么,但是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就有一点别扭,因为我们在生活里没见过这种怪东西。这就像我们学习一些专业术语,在我们还未真正理解某个术语的意思前,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扭曲信息,比如,手机长出翅膀,像鸟一样。想象这个夸张、荒唐的画面,你会觉得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也没那么陌生了。这就是遇到不理解的信息时的处理方法,强加一组意义,强加扭曲的理解。
有些人一定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此操作不影响正常理解吗?到时候正确的意思没理解,光记住这种夸张、扭曲的信息,对正在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小孩子真的好吗?我们对信息进行理解的目标就是认清信息的关系和规律,这样记忆起来就简单,因为信息有迹可循,在脑中有加工路径,回忆起来也很容易。现在将信息的意思扭曲了,就只是为了记忆,结果会不会得不偿失呢?
前面我说过,理解是有时间性和层次的,不同时期的领悟是不同的。在初学期,对一个信息没有建立理解,但必须要背下来的时候,可以采用一种技巧,这并不会影响继续学习产生的新理解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如果不是必须先记住,建议还是先建立正确理解,然后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记忆。有一些信息实在必须先背下来,为了应付背诵,我们可以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扭曲对信息的理解,以达到有关系联想,帮助记忆。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用到这种扭曲记忆,比如,八国联军是哪八国呢?信息没有什么规律,词所代表的内容只是国家名称。这时我们将信息编成口诀“饿的话每日熬一鹰”,强行建立逻辑关系,让你对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意大利、英国有新的“领悟”。你明白了:如果饿的话每日熬一只鹰吃。用这个语句联想,你轻松地记忆了八国联军的每个国家名称。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必须先扭曲理解才能使信息建立联系,我们才能快速记住它们。所以,记忆信息时,能厘清信息的本义最好,如果理不清,或暂时不需要明白信息的本义,可以将信息进行扭曲以帮助记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对信息不再陌生,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加工,大脑一片空白,任你读多少次,效果都不会好。所以,还是我们的口号:无理解,不记忆;有理解,好记忆。
Tips理解是有时间性和层次的。在初学期,对一个信息没有建立理解,但必须要背下来的时候,可以采用一种技巧,这并不会影响继续学习产生的新理解。
第四节 体验联想记忆法
为了让大家体验超级记忆,接下来会介绍一种叫串联联想记忆法的方法,有一些老师叫它锁链记忆法。不管叫什么名称,其本质并没有改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吧!
如果你面对10个无规律的词,最原始的记忆方法是读它们,不断地读,直到尝试回忆完全正确为止。但对于下面我给出的这10个词,你不需要重复读也不需要默写,只需要跟着我的引导,在脑海里想象它们就可以了。
接下来在大脑里想象一个画面:你自己拿着一只“毛笔”画出一辆“手推车”;“手推车”变成真实的,里面装满了“蘑菇”和“山竹”;你推着装满了“蘑菇”和“山竹”的“手推车”撞到了一台“洗衣机”;“洗衣机”里面有一条吃人的“鲨鱼”把“鸭梨”(压力的谐音)送给了一个读“法律”的年轻人;读“法律”的年轻人拿着“火”烧“金鸡”(经济的谐音)。
我们来尝试回忆(请回答出词语):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呢?画出了一辆什么样的车?车里装满的两样东西是什么?车撞到什么了?这个机器里面有一只什么动物?动物把什么东西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烧了什么?
现在请你在脑海里再回忆一遍,同时尝试把这些词回忆出来。
对照这10个词:毛笔,手推车,蘑菇,山竹,洗衣机,鲨鱼,压力,法律,火,经济。
请检查,看看你是不是记对了。
我相信,只要你的脑海里有画面,只要理解故事,你就一定可以记住它们。
如果以上10个词的故事你觉得记忆起来有困难,读一次回忆不出来,有可能是理解问题,或是文字阅读问题,可以尝试让别人把这段内容读给你听,以便你快速地掌握。
请重复练习直到掌握,再学习后面的内容。
接下来,我需要给你说明非常重要的重点,请注意读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记忆完之后,我帮你做了逻辑建构,提了像“手里拿着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提示,而是在你脑海里建立了一个故事的逻辑框架和回忆的线索。以后你自己记忆时,也需要这么做,给自己一个逻辑框架,在这个框架下面,问自己这画面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样……
养成自我提问和回答的习惯,就能帮助你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所以,你必须重视这一部分的操作,并且经常模仿练习。养成思考习惯之后,你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就会得到提高。
至于有没有其他提问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参考5W2H提问法。
10个词的记忆虽然很简单,但是练习到变成一种能力需要坚持。你可以每天练习5~10组,坚持1~3个月,让自己经过量的练习获得质的变化。很多学员坚持这样做后,可以10秒以内背下来10个词,相当于读完就可以顺背、倒背。一般没训练过的朋友,面对10个没有规律的词,没有几分钟是背不下来的,所以对比下来,经过训练后记忆力提高了好几倍。
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能提高我们的联想能力、回忆能力和记忆力。有一些人总是说“我老忘东西”“刚才别人说的东西我全忘了”“看到一个内容就是想不起来和它关联的事件了”…… 这些问题在训练了串联联想记忆法之后都可以得到改善。
串联联想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具体的应用方法将在后面的章节讲解。串联联想记忆法是记忆方法中最基础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在掌握方法之后勤加练习。除了使用串联联想方法记忆零散的知识,我们还需要记忆大块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记忆它们。
tips串联联想方法也叫锁链记忆法,可以用于快速记忆零散的知识点,是记忆方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