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的风景(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20679
  • 作      者:
    作者:丁晓原|责编:黄升任//钱吉苓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16BZW025)的研究成果,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涵盖了相关重要话题论述、重要作品评论和代表作家研究三个方面,既有宏观整体论述,又有具体个案分析评论,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
一、“全媒体”语境与报告文学
二、题材转型:现实与历史的多向拓展
三、个人经验的导入:在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
四、叙事重心的偏转:从新闻性到故事性
五、表达方式的更新:从报告到对话
六、媒介融合:从纸媒到图文声像
第二章 报告文学:由新闻文学到非虚构写作
一、叙事之于报告文学
二、非虚构叙事的要素
三、叙事自觉与叙事优化
第三章 报告文学:作为国际性写作方式
一、报告文学命名及其他
二、关联指称及其争议
三、非虚构语境中的省思
第四章 非虚构写作的逻辑与伦理
一、历时态中的非虚构关联名称
二、21世纪非虚构文学的价值
三、非虚构文学的问题与治理
第五章 21世纪初十年报告文学的观察
一、“复调”的题旨设置
二、“复式”的话语时空
三、叙事形制的建构
四、报告文学生产力的格局
第六章 时代报告的主旋律与异质性
一、《大国重器》:叙事的“大”与“小”
二、《大国行动》:情与爱的交响
三、《乡村国是》:新时代扶贫志
四、《出泥淖记》:“果子”与“根子”
五、“刚性写作”:《一个医生的救赎》
六、《十四家》:纯粹的非虚构写作
第七章 历史非虚构的景深与光影
一、日出东方的壮美初心
二、历史现场的抵达与历史逻辑的诠释
三、“中性化”叙事中的历史信度
四、“南方”,中国大叙事之视窗
五、用脚走出来的粮食“史记”
六、共产党人的精神颂
第八章 亦柔也刚的巾帼姿式
一、《五环旗下的中国》与奥林匹克精神
二、“多声部”的香港书写
三、书写新时代精神的红色传奇
四、《粲然》:文学与高能物理的“对撞”
五、非虚构与《民法典》的“遇见”
六、天边有一首深情的歌
第九章 史诗与史诗的深1青对话
一、史诗与作品的史诗要素
二、结构装置与史诗组织
三、叙事:宏大背景中的“粒子”聚变
四、奋斗者的精神史诗
第十章 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史志
一、作为国家文学行动的写作
二、新山乡巨变的全景观照
三、“在场”的本真呈现
四、叙事的文学达成
第十一章 近五年报告文学的色调与意涵
一、纵深开掘的“红色书写”
二、“金色叙事”:中国梦的新报告
三、非常态中的艰难与温馨
四、致敬平凡中的崇高
五、生态文学的新气象
六、漫溢的生活与纪实的原野
第十二章 “国家叙事”:何建明论
一、何建明与国家叙事
二、国家叙事与审美之维
三、非虚构叙事的审美意识
四、非虚构国家叙事的审美可能
第十三章 另异中的守正:赵瑜论
一、特立独行的坚守
二、公共理想与文体选择
三、介入现实的写作
四、理性精神与非虚构品质
五、公共性与文学性
第十四章 有思想的非虚构:李鸣生论
一、思想为美与实录写作
二、非虚构的故事叙述
三、叙述方式与个性语言
第十五章 “艺术文告”:李春雷论
一、自发的文学与自觉的文学
二、艺术统摄思维与文学性生成
三、叙事结构的艺术配置
四、人物:“飞扬的灵魂”
五、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第十六章 媒体的融通:张胜友论
一、主体素养与融通置备
二、短篇报告文学的历练与收获
三、宏观报告文学写作的创造
四、媒体转型的自觉与建树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