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左权小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7866774
  • 作      者:
    刘红庆,弓宇杰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红庆,著名传记作家,非遗研究推广者,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弓宇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师从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晋中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小花戏产生于太行山巅的左权县(原名辽县),是流布于左权县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顺部分地区的一种汉族歌舞小戏。它以歌抒情,以舞传神,以扇表意。每逢节会喜庆祭奠之时,他们走街串巷,或到庙中,或在广场活动。小花戏是在闹“社火”中,由民歌小调到扭唱,进而发展成了歌舞小戏,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左权小花戏的历史、形成、特征和类别属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如何将小花戏弘扬并传承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第一节左权文化中有少数民族文化的遗存

  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在漫长的岁月里,虽有羊肠小道盘桓山间,甚至修筑了“官道”,但典籍里依旧记载着“舟车不行”四个字。可见交通之艰难。也正因为阻隔,在晋冀豫边的古辽州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这种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也塑造着人。在漫长的年代里,辽州人在建筑、雕刻、书法、绘画是拙朴的山里人虽不擅机巧却也有天赐的福分。学者葛剑雄说过:“由于山西处于传统的华夏(汉)与非华夏相交的区域,也由于山西的地形、地势在华北

和全中国所拥有的战略地位,所以山西移民史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以山西为归宿,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且绝大多数最终融合于汉族。举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少数民族,如狄、戎、胡、匈奴、越、羌、鲜卑、羯、氐、

丁零、高车、柔然、高丽、奚、西域诸族、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契丹、渤海、女真、蒙古、回、满等族,都曾迁入山西,有的就是在山西与汉民族融为一体的。今天的山西人如果追根溯源,完全可能远及蒙古高原、中亚草原、咸海之滨、恒河流域。二是每当分裂或

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部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中心,因而既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成为大批难民的庇护所。”

安介生的《山西移民史》这样写道:“依据古文献资料,华夏族的祖先首先是在晋南地区开拓、开发的。这一地区开始了农业文明的建设,而四周地区则是所谓‘戎狄’之人的家园。西周初年,戎狄所建立的小国与姬姓诸国并没有多少质的区别,就国力而言,姬姓国家

往往受到戎狄之国的严重威胁。”《史记·晋世家》记载:“ (周)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周武王的时代是公元前11 世纪,距今三千多年。唐叔虞受封之前,在今天晋东南就已有一个古老的小国叫“黎”,也就是今天的黎城县。换句话说,三千多年前,距今天“亲圪蛋”们生活的左权县只有三十六公里的地方,是一个与周王朝对峙的小国家。那时候的左权县究竟发生过些什么?现在无从知道。《尚书·西伯勘黎》记载了周文王讨伐黎国的事情。后来,古黎国被赤狄潞氏所灭。赤狄从晋南退出后逐渐向晋中与晋东南转移。到晋景公四年,即公元前596 年,距今两千六百年,晋国军队向赤狄发起全面进攻。《左传》记载:“ (七月)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左权文化志》记载:“公元前627 年,晋国大夫先轸与狄人战于萁,死后葬在今天河南村后的山冈上。”金代刺史赵扬曾说:“ (先轸) 免胄入狄师死,狄人怜之,归其元,面如生。”先轸与狄交火,是不是就是在今天的河南村一带?在这一场近在咫尺的战争中,左权人的祖先遭受了怎样的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整整两千六百年的风雨,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情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正统的“华夏”文化的概念里,“狄”是少数民族,并且很可能是狩猎的民族,而非有农耕文化传统的民族。“亲圪蛋”处在太行山之巅,远离“华夏”的正宗,他们很可能经受过“狄”的占

领,他们就有可能是多民族杂居的后裔。在“狄”消失后的两千多年漫长的年代里,“亲圪

蛋”依旧处在吸纳少数民族文化的区域中。左权文物中,出现了在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大批释迦像,是佛教东传的证明。同一时期修凿的高欢云洞,有少数民族的文饰。左权县民间形态里是以能歌善舞而闻名。内蒙古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晋语系,与晋北方言一致。而左权方言与晋北、晋中方言有较大差异,可是有几次我发现某一种内蒙古话与左权方言惊人的相似。我没有去比较研究两地的方言,但是我猜想:会不会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什么部落与

“亲圪蛋”属于同一祖先的后代,以致遗留给我们相似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 第二节左权小花戏形成的地理与自然因素

  《左权文化志》记载的史前文化遗址有两处,即“城北文化遗址”和“马家坪(黄龙洞) 文化遗址”。这就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亲圪蛋”今天居住的土地上生息,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开始了农业和畜牧业。他们与后来流浪而来的其他民族,不管是狩猎的,还是游牧的,谁真正成了今天左权人的先祖?或者说是两者的不断交锋与融合,繁衍出今天的左权人?那么谁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主导性作用?“亲圪蛋”的方言可以为我们研究先民的迁徙之路提供怎样的信息?一般的概念,以为生活在山西境内的左权人是属于黄河流域的,这显然是一个错觉。事实上漳河水改道流入了海河,“亲圪蛋”生活在海河流域。虽然海河与黄河一样令他们陌生,但是他们身边的河流还是弃他们而去,汩汩然投进了海河的怀抱。无论黄河还是海河,离“亲圪蛋”都太遥远,因为“亲圪蛋”在高处,“亲圪蛋”雄踞在太行之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