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铀的工业价值与储量
一、铀的工业价值
二、铀的储量
第二节 铀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第三节 煤中铀的研究现状
一、煤中铀的浓度
二、煤中铀的赋存状态
三、煤中铀的成因机制
第二章 新疆伊犁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岩学特征
第四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对比
二、矿物和化学成分的比较
三、煤中矿物的赋存状态
第五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氧化物
二、微量元素
第六节 小结
一、沉积物源区
二、热液
第三章 贵州贵定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煤和非煤层中的矿物
二、化学测试和XRD数据对比
三、煤中矿物的赋存状态
第四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氧化物和微量元素
二、稀土元素和钇
三、煤的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第五节 小结
一、高硫煤的成因
二、煤中B
三、煤中其他元素的指示作用
四、富U超高有机硫煤的一般特征
五、超高有机硫煤中稀有金属的潜在经济意义
第四章 广西合山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岩学特征
第四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矿物相
二、煤中矿物的赋存状态
三、夹矸中矿物的赋存状态
第五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氧化物
二、矿物组成与元素组成对比
三、微量元素
四、稀土元素和钇
第六节 小结
一、沉积物源区
二、泥炭沼泽堆积期的海水影响
三、多期次热液成因
四、初步评价4上煤层中REY的可回收性
第五章 云南砚山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黄铁矿
二、高温石英
三、透长石
四、钠长石
五、伊利石
六、云母
第四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节 小结
一、煤中含有火山灰成分的矿物学证据
二、M9煤层中钠长石和片钠铝石的来源
三、煤中富集的微量元素
四、输入到泥炭沼泽中的海底喷流
五、沉积物源区的性质
六、细菌和藻类对硫和金属富集的作用
第六章 广西扶绥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岩学特征
第四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对比
二、矿物的分布和赋存状态
第五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氧化物
二、微量元素
三、稀土元素和钇
第六节 小结
一、沉积物源区碎屑物质特征
二、热液流体的影响
三、微量元素重新分配
四、作为副产品的REY回收前景的初步估计
第七章 广西宜山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矿物组成及含量
二、矿物赋存状态
三、矿物和化学成分的比较
四、矿物的地质成因
第四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和微量元素
二、稀土元素特征
三、稀土元素潜在工业价值
第五节 铀的赋存状态
第六节 铀的富集机理
第七节 矿物质富集的地质因素
一、沉积物源区的影响
二、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
第八章 四川古叙煤型铀矿床
第一节 地质背景
第二节 煤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煤岩学特征
第四节 煤的矿物学特征
一、煤的低温灰及岩石中的矿物组成
二、矿物的赋存形态
第五节 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二、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对比
第六节 铀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
第七节 小结
第九章 煤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第十章 富铀煤中的放射性
第一节 我国富铀煤中的U-和Th-衰变系列核素
第二节 燃煤产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富集
第三节 对燃煤产物的使用和处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