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中亚“一带一路”资源环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资源环境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中亚地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为背景,基于遥感影像、实际监测与统计分析等多源数据,从土地、气候、植被以及碳水要素耦合等角度,探索了中亚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体系与一般方法。重点分析了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气候与植被要素的变化、碳水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碳水足迹的变化特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揭示了未来情景下中亚干旱区碳水耦合关系及其效应。同时,针对自然及人为要素对中亚荒漠化过程影响的特征及规律,围绕荒漠化驱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重点研究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对荒漠化过程的制约作用及其形成与演变规律。基于大量监测及试验,原创性地揭示了中亚荒漠环境下植物演替规律;凝练出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理念与途径,以及人为调控荒漠环境的策略与模式。在智慧环保与“互联网+”及信息图谱理念与方法指导下,提出了区域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本书可供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借鉴,亦可为上述领域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
展开